暌違24年 新臺幣鈔券將改版 2年半後發行

財經熱門

中央銀行22日首度鬆口,現有新臺幣紙鈔用了24年,與許多國家改版間隔時間符合,將成立諮詢委員會啓動改版事宜,於主題擇定的2年半後正式發行,新鈔會放大面額數字,但考量國人使用習慣,尺寸與主墨色不會更動。此舉被解讀是爲兌現賴清德總統「12強冠軍隊印上紙鈔」承諾,也讓紙鈔改版添了政治味。

央行總裁楊金龍今(23)日將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會前提交書面報告,首度揭露新臺幣改版進度,表示自2017年即着手研議,現行新臺幣鈔券用了24年,改版間隔時間與許多國家約16到24年改版相當符合,新版鈔券將參酌國際間「綠色鈔券」發展趨勢。

對於國人最關心的鈔票版面,包括國父孫中山、先總統蔣中正是否從鈔票上消失?央行表示,鈔券設計會納入公民參與機制,並透過「新臺幣鈔券主題諮詢委員會」廣徵各界意見,不過考量民衆使用習慣及減少自動化設備因應改版調整成本,新版鈔券的材質、主墨色及尺寸維持不變。

央行表示,目前可確定的是,爲提升視障民衆對鈔券面額的辨識能力,新版鈔券會放大面額數字,並加強觸感辨識,同時導入國際最新防僞技術,包括動態變色油墨、動態光影變化箔膜、動態窗式安全線等,透過大幅提高僞造難度,避免僞鈔在第一時間流入市面。

根據央行規畫,新臺幣改版將先成立諮詢委員會、辦理公民參與、設計鈔券圖案、採購新版鈔紙、製版與打樣、正式量產與累積庫存、調校設備及全民宣導等,首張新鈔將於主題擇定的2年半後發行,其餘面額陸續推出,新舊版鈔券也會比照國際作法並行流通數年。

至於硬幣,央行考量其主要用於找零,隨電子支付日益普及,需求將逐漸減少,且回收勞民傷財,亦不利環保,目前沒有改版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