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老牌遊戲廠大宇資訊宣佈改名 董事長內部信曝光「新動向」

記者蘇晟彥/臺北報導

以仙劍、軒轅劍廣爲人知的大宇資訊,在近年來將事業版圖重心轉移,包含半導體、IC設計公司、餐飲集團等,並逐漸將遊戲開發的比例下降,對此,4日大宇資訊內部流出董事長凃俊光給員工的內部信,確定將母公司正名爲「光聚晶電聯合股份有限公司」(Star Fusion Group),同時將「大宇資訊」名稱保留給子公司,將產業別分開,集團將踏上全新旅程。

▼大宇資訊母公司確定改名,將正名爲「光聚晶電聯合股份有限公司」。(資料照/姜國輝攝)

大宇資訊在去年將軒轅劍、仙劍IP販售給歡動(香港)科技有限公司、中手遊集團(CMGE)後,將事業版圖逐漸擴展到其他事業體,包含斥資20億元入主揚智、光罩等公司,以及日本知名餐飲集團Customers Delight等,讓大宇在遊戲上的開發比例逐漸降低,僅剩下代理遊戲、恐怖遊戲開發。

4日在網路上傳出大宇資訊董事長凃俊光給員工的內部信,確定將母公司正名爲「光聚晶電聯合股份有限公司」(Star Fusion Group),同時將大宇資訊的名稱留下來給遊戲的事業體,這個事業體將專注在研發、原創IP開發等,正式將兩邊的事業體內容劃分乾淨。而凃俊光也指出,很多偉大的公司都經歷過更名,更名是爲了讓未來更加明確,爲了更清晰的治理與資本配置,走向下一個目標。

對此,記者求證大宇資訊,公關表示一切依照重訊公告爲主。

大宇資訊內部信全文

各位同仁、各位夥伴們:今天,我們宣佈母公司將正名爲「光聚晶電聯合股份有限公司」(Star Fusion Group),並把「大宇資訊」這個名字,完整保留下來成爲子公司,專注遊戲研發、原創 IP、玩家營運與內容敘事。Star Fusion GroupStart the Future through Fusion.融匯百川,創見未來表面上,這是一個集團名稱的變化。實際上,這是一個新的共同起點。因爲現在在同一個集團內,我們並不是一模一樣長大的人。有的同仁來自遊戲、內容、品牌經營,花一輩子在把世界觀做進人心,讓別人記得一個角色、記得一句臺詞。有的同仁來自半導體,用的是毫米、奈米、良率、時程,習慣的是「零錯誤」和「這條線良率如何」、「這個機臺不能停」。有的同仁來自重電與能源,你們在變壓器前面、在配電系統旁邊,是字面意義上的「這批出貨不能有返修」。有的同仁來自資安與系統整合,你們在處理別人看不到的風險,讓一間公司的日常可以繼續跑下去,不中斷,不外泄,不被勒索。坦白講,這些文化本來不一定說同一種語言。甚至很多人,還沒真的坐下來好好認識彼此。而我們今天做的事,並不改一個Logo而已,而是很認真地對大家說:以「光聚能量、智慧融合」爲願景,邁向新一代智慧產業的核心驅動者。成爲科技+半導體+能源爲核心的控股與營運公司。「光聚晶電聯合」這個名字,背後其實是三層意義。第一層,是使命。「光聚」光代表科技:聚代表融合。我們要的是讓系統亮着,讓產線穩着,讓電網撐住。這件事不是口號,而是責任。「晶電」晶代表半導體與技術核心:電代表電網、電工、能源。「聯合」代表我們願意彼此連結,而不是各做各的。我們不再是單兵,我們是一個團隊。這三件事,放在一起就是:以「融合」爲核心精神,結合半導體、電力與軟體智慧,以創新科技驅動能源與產業升維,打造跨界協同的科技生態集團。第二層,是彼此。我們要承認一個事實:我們裡面,有一些團隊是從零開始一起打下來的。也有一些,是剛加入、剛整並、剛接進來的。尤其半導體線,有的同仁纔剛進到集團架構裡不久,流程不同、回報鏈不同、文化不同、習慣不同,連會議怎麼開、決策怎麼記錄,都不一樣。真正的成熟,不是說「我們早就是一家人」,而是說:「我們願意花力氣,慢慢變成一家人」。新加入這個集團的單位不是被買進來補空格的。是我們未來版圖的一部分,我們會藉由這部份爲核心,往外往上擴。所以,我會要求我們的管理層,用更完整的溝通方式,真正去理解彼此的工作模式,而不是隻看數字和報表。我也會要求我們的決策節奏,從一開始就把「不同語言的人」拉進來參與,而不是做完再通知。不是「要大家跟進」,是「我們一起定義新的做法」。第三層,是未來。我想很真心地跟大家說:我們現在一起做的事情,剛好都站在世界往前走的地方。我們是在一個一個走進,大家下一個十年都需要的產業。半導體,是全世界都在守的命脈。現在不只是要有產能,而是要有能力去定義晶片長什麼樣子、怎麼設計、怎麼確保關鍵製程不被卡。我們接進來的團隊——不論是做IC設計的、IC通路,還是做光罩、光通訊這種關鍵環節的——其實正在幫整個產業、甚至一個國家的供應鏈,多一份安全感。我們成員包含:臺灣光罩,光環、揚智、全達、三全、美祿、數可、閃點能源與電力這一塊,全世界其實都在面對同一個焦慮:電夠不夠用?會不會突然跳電?能源能不能更乾淨?誰能讓一個地區的電穩下來,誰就在守住人們最基本的生活安心。強韌電網、配電設備、EPC整體工程服務與智慧儲能系統缺一不可。我們在做的,就是讓燈長久地亮着、讓工廠可以放心運轉、讓城市可以繼續呼吸得下去。成員有:合正、三江、百樂千翔、藍鵲、達拉電能、雷銲資安與系統整合,乍看起來是很技術的東西,但它其實關係到「明天公司還能不能正常開門」。只要系統被攻擊、資料被鎖、金流卡住,一間公司就真的會停下來。我們在做的,就是幫別人把底座撐好,讓很多人的工作、資訊、收付,都不會被一個突發狀況中斷。成員有:安瑞、安耀、紅陽、全新永續、宥杏內容、IP、品牌、餐飲、體驗,很多人會以爲這是「比較輕的那一邊」,但我不這樣看。這一邊讓人願意停下來、願意記得、願意說「我喜歡在這裡」。以「內容+體驗+消費」爲核心讓生活不是隻有壓力、不是隻有產線、不是隻有交期。它是在幫人留下情感的記憶點。我們成員有:大宇、星宇、築員屋、昱嘉、雲芳、泰嘉在這未來的產業裡,「光聚晶電聯合」把這個願景,第一次用正式的名字寫出來。「光、晶、電」就是「科技+半導體+能源」,透過交織,我們聚在一起最後,我想對所有同仁說幾句話。很多偉大的公司都經歷過更名,更名是爲了讓未來更加明確,爲了更清晰的治理與資本配置,走向下一個目標。Google → AlphabetGoogle 的野心已經超過搜尋和廣告,它開始同時在做自駕車、AI、醫療科技、網路基礎建設,所以用 Alphabet 這個母公司,把 Google 變成其中一個事業,而不是整個公司。Facebook → MetaFacebook 不是隻有社羣了,它同時握着 Instagram、WhatsApp、Oculus、AR/VR 研發,它不想再被叫「社羣網站公司」。往哪裡去:它宣告「下一個平臺形態(沉浸式互動 / AI / 硬體)由我主導」,而不是隻維護上一代的社交網路。公司名字直接綁未來,而不是綁一個產品。東京通信工業 → SonySony 不願意被當成「日本本土電子零件廠」,它要一個全球都聽得懂、喊得出口的旗幟品牌。它跨到全球消費電子、娛樂內容、音樂、電影、PlayStation,從零件供應商直接跳成國際文化科技品牌。Vodafone Japan → SoftBank它不想被看成「只是電信公司」或「賣門號的」,而是想被視爲科技投資母艦+基礎建設掌握者。經歷過3次改名 Vodafone Japan → SoftBank Mobile → SoftBank Group 現在是全球級資本與技術的霸主,而不是地方電信商。Lucky GoldStar → LGLucky GoldStar 你覺得你看到這個英文牌子,會想買他們的東西嗎?個名字聽起來像「韓國地方品牌」,LG 用新的品牌統一所有版圖:高階化工材料、車用/儲能電池、面板、通訊模組、家電、車用電子,直接把自己放進全球供應鏈核心位置,不再被定義成「電器行」。母公司未來的任務,是把我們打造成一個以科技+能源+半導體爲核心的控股與營運公司,而不是「一個遊戲公司外加很多副業」。NEXTSoftStar → StarFusion 我們不是在結束一個年代,我們是在打開下一個世代。From Memories to Momentum.「向過去致敬,爲未來而建。」我們不只記得從哪裡來,更清楚要往哪裡去謝謝一路相伴。新篇章,現在開始。董事長 David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