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40餘架F-5戰機別淪廢五金 空軍應再創老虎第二春
空軍第5戰術混合聯隊RF-5E除役典禮」,RF-5E「偵照虎」亮相併滑出機堡。(姚志平攝)
捍衛臺海超過50年的F-5E/F戰機,今天上午舉行除役典禮,卸下捍衛臺海領空的重任。但目前除了今天最後亮相的5架RF-5E偵照機,目前還封存約40架左右的戰機,未來將何去何從?反而成爲空軍頭痛的問題。實際上,面對共機侵擾力道逐年加大,空軍應該思考未來是否改裝成無人機,運用在未來戰術及各式研發,而非讓這批臺海守護神,最後成爲秤斤論兩賣的廢鐵。
2023年底,因應勇鷹高教機陸續交機,成爲新一代的部訓機,我國空軍F-5系列戰機正式解除戰備任務,僅留純5架RF-5E偵照機,其餘40餘架機況良好的F-5E/F戰機都進行封存。空軍去年曾證實,現已有5家美國廠商洽購F-5型機,將依美國安全援助規範完成第三方移轉,並公開標售。部分機體會作爲基地誘餌機、或轉作無人機,但未來何去何從?似乎沒有真正定案
目前共機侵擾力道逐年加大,空軍飛行員必須耗時應對,連帶壓縮年輕飛官訓練時間,甚至還有安全、油料等問題,未來將改裝成無人戰機,實際上是最好選擇。
「空軍第5戰術混合聯隊RF-5E除役典禮」,空軍地勤人員示範掛彈作業。(姚志平攝)
前中科院長張忠誠2024年7月在立院就表示,中科院確實有此想法,將朝無人機、靶機方向研究,中科院現有技術絕對可以做得到。
大陸解放軍在2013年起,就傳出將大量1950年代的老舊殲6(米格-19)、殲7戰機改裝爲無人機,2021年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其社羣微博帳號上發佈了2架「殲-6」的照片,該文提到關於某個旅2021年下半年訓練開始的儀式,顯示共軍仍充分利用此型戰機投入作戰行列。
實際上,改裝成無人機並非難事,只需將戰機的控制系統、視覺觀測、機體狀況資料,都以數位訊號傳給地面控制站即可。美國就相當擅長把退役戰機改裝爲無人機,當成靶機或試射新型飛彈測試。
美方從2010年開始,甚至就將封存的F-16A以每年大約有30架的速度改成遙控化無人機。
但根據軍方官員透露,我國在1980年代初,爲了發展天弓、天劍飛彈進行測試,曾經以「劍虎計劃」,委託美國改裝4架除役的F-5A,成爲QF-5A遙控靶機。
當年改裝前爲確保飛機性能,還要求航發中心在清泉崗基地先行試飛,由陳康定、伍克振、朱泰樺、吳康明四位試飛官進行試飛任務,驗證妥善無誤後,運往美國加州。
航發中心也派遣試飛官朱泰樺少校到美國擔任監工與試飛任務。改裝後的QF-5A雖然已是無人靶機,但廠商爲求慎重,仍讓朱泰樺坐在座艙內擔任安全官(Safe pilot),如地面遙控站對飛機失去控制則由他接杆操作,地面操作人員則由航發中心外聘具有F-5飛行經驗的羅志道、高國柱兩位退役飛行員一同前往美國受訓。
QF-5A靶機在90年代初回到臺灣後,部署在臺東志航基地,每批飛行由座艙內飛行員先開車、滑出到跑道頭停妥後,再由地面遙控站接手操作,如遇到真正實彈射擊任務則飛行員於跑道頭下機,並將安全帶綁好、關上座艙罩,之後加滿油門鬆剎車起飛,在航線測試時固定派遣一架F-5F雙座機隨伴,負責監控靶機飛行狀況及拍照。
最後這4架空軍僅有的QF-5A靶機,分別被「天劍一型」、「天弓一型」飛彈分別擊落,另有一架則是返降時衝出跑道毀損。後來在任務需求下航發中心又改裝了兩架,但遲遲未使用,最後成爲廢五金。
中科院目前正積極發展國造無人機,但更因積極爭取F-5系列戰機退役後的無人機改裝工作,發展未來的「超限戰」,在戰場上,或許可耗損解放軍的飛彈或是進行機場自殺式飽和攻擊,發揮剩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