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集體漲價成趨勢,“8毛髮全國”成歷史意味着什麼?
這些年,中國電商的高速發展有目共睹,在這其中快遞業可以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就在最近快遞集體漲價成了趨勢,當低價快遞成爲歷史的時候,對於當前的市場到底意味着什麼?我們又該怎麼看這件事呢?
快遞集體漲價成趨勢?
據時代週報的報道,“緊急通知:爲響應快遞行業‘反內卷式’競爭,迴歸理性發展,公司決定自2025年8月5日凌晨起調整各收費標準,充單前請詢價確認,所有庫存一律按新價格折算。”近日,這樣的漲價通知密集出現在廣東各快遞網點加盟商的朋友圈中。
集體發佈漲價通知背後,快遞業正在掀起一場反內卷變革。而作爲快遞“產糧區”(業務量大、以發件爲主的區域),浙江義烏、廣東已有所行動。7月,快遞重鎮義烏打響漲價槍聲。義烏市郵政管理局召開會議,明確要求將快遞單票價格下限上調0.1元至1.2元,反對“內卷式”競爭。
另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自8月4日起,廣東省快遞底價整體上調0.4元/票,各家均不得低於1.4元成本價攬收,否則將面臨處罰。時代財經獲悉,多家頭部快遞企業反饋,8月廣東省快遞服務價格確實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上調。
中國新聞週刊從快遞網點、電商從業者及多位行業觀察人士處瞭解到,本輪廣東快遞漲價主要覆蓋的是特價電商輕件及大客戶低價件,尤其是0.3千克以內的包裹。就這一調整是否屬實、後續是否還將有其他梯度的漲價動作,中國新聞週刊分別聯繫前述快遞公司求證,截至發稿並未獲得回覆。
7月30日,福建省快遞行業協會發布的公開信中便指出,2025年全省上半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11.41%,但單價同比下降4.5%,部分區域甚至出現“8毛髮全國”的極端低價。
低價快遞成歷史意味着什麼?
最近一段時間,快遞行業迎來了一輪集體漲價的趨勢,面對着如此的漲價潮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呢?
首先,快遞漲價是行業從“惡性內卷”走向“健康競爭”的必然。這些年來,快遞價格戰愈演愈烈,整個快遞行業陷入了過度內卷的困境。在電商蓬勃發展的推動下,快遞業務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爲了爭奪這一龐大的市場份額,各快遞企業紛紛使出渾身解數,而價格戰成爲了最主要的競爭手段。從最初的幾元一單,到後來部分區域出現 “8 毛髮全國” 的極端低價,快遞單票價格不斷被壓低。這種過度內卷的競爭模式,對於市場來說,已經嚴重損害了產業的整體健康。
從企業角度來看,過度低價競爭導致利潤空間被極度壓縮。許多快遞企業爲了維持運營,不得不削減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質量。暴力分揀、快遞延誤、丟件破損等問題頻繁出現,消費者的體驗大打折扣。而且,企業在研發投入、設備更新、人員培訓等方面也力不從心,這對於行業的長遠發展極爲不利。在國家大力倡導反內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快遞行業的漲價也就成爲了必然趨勢。
對於用戶來說,表面上用戶是有了更低的價格,但是本質上是我們在無形中自我承擔了大量的低質服務,其實是用大量的沉沒成本爲低質量的服務買單,所以用戶也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處,這纔是當前快遞漲價並且推動更好發展的長期根源。
其次,加盟制模式下的管控難題,使漲價面臨結構性阻力。雖然快遞漲價不是壞事,但是挑戰卻並不少,特別是以加盟爲核心模式的通達系快遞,其價格調整面臨諸多問題。通達系快遞的觸角末端 —— 加盟商,往往需要面對大量價格極度敏感的客戶。這些客戶,尤其是電商客戶,他們的業務量巨大,對於快遞價格的微小變動都極爲關注。在過去的低價競爭環境下,加盟商爲了留住這些客戶,不得不接受極低的價格。如今要漲價,加盟商面臨着兩難的抉擇。
一方面,如果嚴格按照總部要求漲價,可能會導致部分客戶流失,畢竟這些客戶很可能會轉向價格更低的快遞服務提供商。例如,一些在廣東做電商的商家,在得知快遞漲價後,開始尋找價格更低的地區發貨,將倉庫及快遞業務轉移至安徽六安等快遞價格相對較低的地區。另一方面,如果不漲價,加盟商自身的經營壓力將難以承受。長期以來的低價競爭,已經讓許多加盟商處於虧損邊緣,人員成本、運輸成本等不斷上漲,而快遞價格卻一直被壓得很低。所以,對於以加盟模式爲主的快遞企業來說,如何確保漲價能夠在末端順利執行,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尤其是這次重點佈局的“產糧區”其實都是快遞電商單件的核心集聚區域,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有大的電商商戶甚至平臺要和快遞企業進行博弈的話,很有可能出現終端快遞加盟商妥協的情況,讓這種漲價變得名不副實,甚至成爲了一種雙方默契的合謀。
第三,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費者被轉嫁成本將會成必然。於消費者來說,快遞漲價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近,已經有不少消費者發現,之前普遍免費存在的退貨險逐漸消失。在一些電商平臺上,購買商品時不再像以前那樣自動附帶退貨險,需要消費者額外付費購買,部分平臺也出現了免費包郵減少的情況。
以前,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物,只要滿足一定的金額,就可以享受免費包郵服務。但現在,一些商家開始提高包郵門檻,或者直接取消包郵,改爲收取一定的快遞費用。這無疑增加了消費者的購物成本。對於一些價格較低的商品,如果再加上快遞費用,可能會讓消費者覺得性價比降低,從而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而且,快遞服務質量的提升並非一蹴而就,在價格上漲的初期,消費者可能並沒有明顯感受到服務質量的改善,這也會導致消費者對快遞漲價產生不滿情緒。
第四,漲價雖好但怎麼平衡將會成爲關鍵。從整個產業生態的視角來看,快遞漲價本身並非壞事,甚至可以說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前提。長期的低價競爭導致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快遞員勞動強度大、收入低,網點生存艱難,整個產業鏈條處於脆弱的平衡狀態。漲價有助於企業提升盈利能力,從而有更多資源投入到自動化分揀、智能倉儲、綠色包裝、末端配送等領域的創新與升級,最終提升全行業的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
然而,漲價只是第一步,更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構建一個可持續、可平衡的產業生態,實現商家、快遞企業和消費者三方利益的合理分配。快遞行業告別“8毛髮全國”時代,本質上是市場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優化”的標誌。漲價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漲價後服務未提升、效率未改進、利益未平衡。
未來,快遞企業需以漲價爲契機,推動行業向“高質量增長”轉型——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通過服務升級提升價值、通過生態共建實現共贏。唯有如此,才能讓消費者、商家和行業本身共享發展紅利,避免陷入“漲價-流失-再漲價”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