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族羣設計!40件原民時尚服飾展現文化新能量

臺灣原住民族當代時裝藝術展即日起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出。(蔡旻妤攝)

原住民服飾不再只出現在祭典與部落重要場合,當代設計師重新詮釋傳統圖騰,讓族服走上伸展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今(21)日舉行「第一浪潮:臺灣原住民族當代時裝藝術展」開幕典禮,以跨族羣的服裝創作展現原民文化在當代的延伸能量,吸引衆多觀衆參與。

走進展場,傳統服飾的技法與圖騰被重新轉化,賽德克族藝師張鳳英的設計,將傳統織帶融入大口袋的現代套裝,色彩鮮明且充滿年輕感;也有藝術家運用移印染技術,從阿美族採集植物的文化記憶出發,創作家族圖紋的時尚服裝;排灣族設計則以貼布繡重新詮釋族羣圖騰,設計成可在正式場合穿着的禮服。觀衆彷彿在族服與時尚之間,看見原民文化在新世代的流動與延伸。

臺灣原住民族當代時裝藝術展即日起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出。(蔡旻妤攝)

臺灣原住民族當代時裝藝術展即日起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出。(蔡旻妤攝)

臺灣原住民族當代時裝藝術展即日起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出。(蔡旻妤攝)

臺灣原住民族當代時裝藝術展即日起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出。(蔡旻妤攝)

人間國寶陳利友妹與其作品。(蔡旻妤攝)

史前館表示,此次展覽以「共潮生」、「從採植開始」、「衣服的記憶」、「手藝轉生」四大主題呈現超過40件時尚服飾與配件,展出28位設計師、14個品牌作品,同時彙集包含Seta Bakan(張鳳英)、Aing banday(嚴玉英)等5位原住民族人間國寶藝師的代表作,展期將持續至2026年3月20日。

蔡政良表示,史前館於2022年臺北時裝週就促成知名設計師與臺灣「人間國寶」級的原住民服飾與刺繡工藝師跨界合作,產生許多受到好評的作品,經過幾年醞釀,這些合作逐漸發展出更具時尚感的原住民傳統服飾。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擁有上千年曆史,蔡政良指出,「千年的傳統與當代時尚結合,可以創造新的可能」服飾是穿在身上的文化,更是把「認同穿在身上」,因此當原住民服飾以現代樣貌走入大衆視野時,展現的不只是美感,更是文化的延續。

開幕典禮亦舉辦時裝藝術作品捐贈儀式,3套由賽德克族藝師張鳳英與品牌DYCTEAM跨界合作的設計,由館方正式典藏。蔡政良強調,傳統能成爲時尚,而當代時尚也可能成爲未來的傳統,透過這次的展覽,希望讓更多民衆透過設計,欣賞並走進原住民族的文化與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