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綠茵對話
(來源:團結報)
轉自:團結報
□ 本報記者 郭權祺
八月的北京暑氣蒸騰,天壇體育活動中心的綠茵場上,一股更熾熱的“熱浪”正蓬勃涌動。8月15日,由兩岸臺胞民間交流促進會主辦的2025年“青春同行”海峽兩岸青少年足球交流賽在此舉辦。北京市先農壇體校與臺灣惠文女足兩支隊伍,以球爲媒、以賽會友——汗水浸透的球衣、全力奔跑的身影,讓兩岸年輕的心跳在賽場之上悄然同頻。
“這場比賽,兩隊的表現可圈可點,充分展現出了較高的足球競技水平。”中場休息時,臺灣青年體育教育文化交流發展協會的陳先生點評道。作爲此次活動的促成者之一,看着球場上奮力拼搏的小球員們,他的臉上滿是欣慰。在深耕體育教育工作的他看來,足球是很好的交流“潤滑劑”,能讓兩岸球員在競賽中實現有效互動。談及舉辦活動的初衷,陳先生直言,希望藉助足球這一共同語言,讓臺灣青年增進對大陸的瞭解,“相信這場球賽會成爲這些女孩們心中共同的珍貴記憶,甚至爲她們未來在更大賽場相遇、開展學業交流埋下伏筆”。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各方的協同發力。當前,民進黨當局對大中小學生來大陸交流設置了諸多限制,異地訓練這類形式也被明令禁止,這使得此次活動的舉辦幾經波折。
“致力於推動兩岸各領域、各年齡階段的羣體深入交流,是兩岸臺胞民間交流促進會的職責與使命所在。”臺盟中央聯絡部副部長王若錕說,“正是孩子們對足球的那份熱愛,讓我們願意付出最大的努力,克服種種障礙,促成這次美好的相遇。”
看臺一角,幾位陪同而來的臺灣青年家長正舉着手機,認真記錄着賽場上的每一個精彩瞬間。“孩子能有機會來北京踢球,和這邊的隊伍交流學習不同的技術和經驗,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談及支持孩子克服重重困難來大陸參加活動的原因,一位家長告訴記者,“不光是在足球方面,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相信孩子們能通過這次交流和實地參訪,瞭解到更多歷史人文知識,這對正處於升學階段的小孩來說,幫助很大。”
此次受邀的臺灣惠文女足球員大部分都是首次來到大陸。來之前,她們已在社交平臺上仔細搜索了北京攻略。爲了能滿足女孩們的好奇,更深入地瞭解北京,交流期間,兩岸臺胞民間交流促進會還將帶領她們參訪故宮博物院、鳥巢水立方奧運場館、慕田峪長城等地。“這次活動的行程安排得非常豐富,能讓以前在課本上學習的內容直接呈現在眼前,我們對此都滿懷期待。”臺青小張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此行女孩們還將與北京大學的球員、教練開展交流座談。陳先生表示,目前,大陸市場廣闊,體育環境良好,臺灣青少年未來若來大陸求學、就業,有着諸多出路,比如到俱樂部當教練、進入職業隊踢職業足球等。“我們都希望在她們人生的關鍵階段提供平臺與機會,讓她們充分發揮自身的閃光點。”
在全力拼搏近100分鐘後,兩隊最終以平分結束了這場交流賽。“很拼!”賽後,北京市先農壇體校的球員用簡練的兩個字,表達了對臺灣女足球員們的讚賞。“兩隊球員都竭盡全力,我感受到她們都很享受這場比賽,用足球技術贏得了對方的認可。”臺灣惠文女足球隊經理周女士說道。
交流賽在定格的合影中落下帷幕,但臺灣惠文女足女孩們的北京之旅,纔剛剛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