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研究證實 金銀花抑制新冠病毒

中正大學理學院院長暨生物醫學科系教授陳永恩(左起)、嘉義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教授沈正煌、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王梅林共同研究,證實金銀花中的天然小分子「MIR2911」對新冠病毒變異株具顯著抑制作用。(中正大學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新冠疫情升溫,疾管署推估高峰就診人數恐達到20萬人,由於病毒不斷變異,中正大學、成功大學、中山醫學大學及嘉義基督教醫院組成跨校團隊投入研究開發,證實金銀花天然小分子「MIR2911」對新冠病毒變異株有顯著抑制作用。團隊還開發出創新的「運送系統」,讓MIR2911更容易進入細胞,有望成天然抗病毒療法新契機。

金銀花被民間視爲清熱解毒中藥,過去也有研究指出,MIR2911能抑制原始新冠病毒的複製能力,但對變異株效果待釐清。中正生醫系教授陳永恩、成大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副教授蔡慧頻,選在成大附設醫院的生物安全第3等級高防護實驗室中,共同進行金銀花研究,進一步證實,MIR2911能精準結合Delta變異株的特定位點,抑制病毒在細胞中的增殖。

爲提升MIR2911在體內的穩定性與傳輸效率,嘉基泌尿外科教授沈正煌與中山醫醫學系副教授王梅林合作開發出一種創新的「運送系統」,利用「類病毒顆粒」安全包覆、攜帶MIR2911,讓MIR2911更容易進入細胞,發揮抗病毒效能,且幾乎無副作用。

團隊指出,MIR2911就像是病毒「絆腳石」,能有效干擾其複製過程,降低傳播力與毒性,除對變異株具抗病毒效果,對其他新冠變異病毒也有應用潛力。

研究團隊強調,會持續深入探討MIR2911臨牀應用性,期望此一天然療法能成爲面對新冠病毒變異與再度流行時的有效輔助工具,爲全球防疫貢獻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