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AI眼鏡:遲到的阿里AI to C突圍戰

如果說前幾天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有什麼不容錯過的亮點,阿里巴巴(09988,以下簡稱“阿里”)展臺上的夸克AI眼鏡一定在榜。

阿里展臺旁邊圍滿了欲一睹“超級眼鏡”真容的參展觀衆。畢竟,國內科技廠商小米(01810)、華爲、雷鳥、Rokid、閃極都已經發布了相關產品,而極具生態優勢的阿里,既然在AI眼鏡賽道珊珊來遲,總要端上更豐盛的大餐。

況且,儘管入局晚,夸克AI眼鏡卻承載着阿里“全村”在 AI to C 賽道上的戰略厚望。阿里副總裁、夸克CEO吳嘉透露,目前已有3000家品牌接入“眼鏡貨架”,預計年內SKU突破100萬。

這也表明,夸克AI眼鏡作爲阿里AI to C的“入口”,阿里和夸克會爲合作方提供AI眼鏡“基礎設施”:前面是海量品牌合作矩陣,後面是夸克和阿里生態;品牌方賺取產品利潤,夸克和阿里收穫用戶及後續場景消費收益。

阿里重注

全球首款銷量破300萬臺的AI眼鏡——Meta Rayban賣爆後,有分析稱,Meta的成功在於其AI眼鏡背後強大的Meta生態,包括支持Meta自有的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直播、通過WhatsApp進行視頻通話等。

阿里旗下從地圖導航到線下支付等更全面的生態,此次也一併被整合進夸克AI眼鏡,使其具有更強大功能。官方介紹稱,夸克AI眼鏡可以實現高德導航、支付寶看一下支付、淘寶比價、飛豬商旅提醒等。相比功能比較單一的Meta Rayban眼鏡(攝像、聽歌、AI語音助手),夸克AI眼鏡的功能成倍增加。

夸克爲WAIC現場用戶設定的典型應用場景是,當觀衆戴上這副僅重36克的鈦框設備,擡頭望向東方明珠,鏡片內側即刻浮現高德近眼導航箭頭;視線鎖定一杯拿鐵,支付寶“看一眼”完成3秒付款;再掃一眼隔壁展臺的同款手辦,淘寶實時比價彈出歷史低價曲線。

不難發現,包括調取釘釘名片、高德AR標尺及導航、飛豬訂票、淘寶比價購物、素材自動剪輯15秒Vlog、未來開放意圖識別接口等,凡是阿里生態有的,都可以試着用夸克AI眼鏡“一鍵打通”。

而爲了解決AI眼鏡功能、重量和續航的“不可能三角”,阿里還推出了雙電池換電,配備一個換電倉,確保眼鏡能夠全天候使用。

在消費者更看重的AI能力方面,夸克AI眼鏡搭載通義千問1700億參數端側裁剪版語義理解大模型、夸克最新時延40毫秒以內“輕舟”推理引擎,用戶可隨時用語音“指揮”藏在鏡框裡的阿里及夸克AI。

看起來,夸克AI眼鏡把所有品牌合作方的顧慮都提前想好了解決方案,只等AI眼鏡大賣,助力阿里在AI to C賽道一舉實現重大突破。

百密多疏

然而,百密總有一疏。

作爲被阿里重注的“下一代人機交互感官中樞”,夸克AI眼鏡通過穿戴連續性和多模態感知能力(如視覺識別、語音交互),實現AI對用戶物理世界的無縫滲透,這與阿里CEO吳泳銘“從數字世界接管物理世界”的AI願景高度契合‌。

但即便不考慮尚未驗證的實際場景穿透力,支付、導航等功能仍需依賴手機端生態,也因此,夸克AI眼鏡至少短期內無法實現“脫離手機”的獨立體驗‌,是手機的“共生”而非“替代”。

此外,夸克AI眼鏡作爲頭部穿戴設備,天然覆蓋辦公、出行、購物等高粘性場景,可捕獲80%人體感知輸入,爲阿里生態提供實時數據反饋閉環‌,但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卻是夸克AI眼鏡繞不過去的“達摩克利斯之劍”。7月1日,《智能終端個人信息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生效,《條例》要求“可識別個人身份的視頻數據需在本地完成脫敏處理”。

夸克AI眼鏡如何讓消費者相信自己的個人數據不會被濫用,需要更多的信任背書。

量產方面,夸克儘管聯合雷鳥等眼鏡品牌優化C2M定製,解決傳統產品“壓鼻樑、鏡腿粗”問題‌,但C2M定製模式提升佩戴舒適性的同時,卻也極大增加了成本和交付週期‌。

根據規劃,夸克AI眼鏡標準版售價2999元,基本與成本持平,但較小米基礎版眼鏡1999元、Meta Rayban眼鏡299美元(約合人民幣2143元)的定價,夸克AI眼鏡需要給出消費者售價高約50%的購買理由。

或許也是意識到成本高企,夸克AI眼鏡計劃通過“標準版(語音交互)+高階版(AR顯示)”雙版本策略覆蓋不同價格帶,並聯合3000家品牌接入“眼鏡貨架”,年內SKU目標100萬‌。

做大規模,當然有利於成本下降,但用戶購買高價標準版的前提是產品的功能性和獨特性,而夸克AI眼鏡當下功能高度依賴阿里系應用,缺乏第三方開發者生態(如遊戲、社交),可能相當程度上影響用戶的購買決策。

存在感弱

作爲阿里寄予厚望的AI to C“超級接口”,夸克AI眼鏡的推出,讓長期存在感弱的夸克成功刷屏,但如何啓動“硬件普及-數據反哺-體驗升級”的正向循環,夸克和吳嘉仍有很長的路走。

之前的6月份,隨着高考來臨,夸克App推出的免費高考大模型,流量倍增,夸克也因此被戲稱爲“靠高考每年火一個月”。7月22日,夸克App崩了,更衝上微博(WB/09898)熱搜。

而流量和商業化的壓力,正是夸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6月底,阿里發佈2025財年年報,年報顯示,截至2025財年末(2025年一季度),夸克月活躍用戶數突破2億。

鰲頭財經指出,2億月活僅是2024年暑期峰值,夸克的日常月活遠達不到這一數字。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夸克月活爲1.5億,豆包爲1億,DeepSeek爲7700萬。用戶活躍度的波動反映出夸克高度依賴場景,比如高考填報志願,但在日常使用場景上滲透率不足。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底,元寶、DeepSeek等AI應用的月活持續下降,元寶月活由3月4164萬降至2256萬,豆包月活則上升至1.31億,兩個月內月活增長1500萬。

有分析指出,相較於DeepSeek、豆包等頂流,夸克試圖整合AI搜索、工具、內容推薦等多重功能,但用戶對其核心定位認知模糊。例如,夸克既被宣傳爲“AI全能助手”(覆蓋搜索、創作、辦公等)‌,又被視爲“高考志願填報神器”等垂直工具‌,導致夸克品牌形象碎片化‌。

而在阿里AI生態中,夸克需同時服務於通義大模型的技術輸出和C端用戶發展需求,但實際應用中,夸克又常被存在感更強的釘釘(企業場景)、天貓精靈(家居場景)等產品分流注意力‌。也因此,儘管2023年就被阿里CEO吳泳銘欽點爲阿里四大戰略創新業務之一,但在‌生態協同的“夾層困境”下,夸克在公衆視野中的存在感相對較弱。

更讓人鬱悶的是,夸克零零後用戶佔比超50%‌,這本是好事,意味着夸克未來的上升空間和存續時間,但年輕羣體對AI工具的需求更碎片化,更傾向於使用垂直類應用,如AI繪畫用Midjourney、寫作用Notion AI,而非單一平臺‌。這讓一直試圖做加法的夸克“舅舅不疼、姥姥不愛”。

“我們不靠賣眼鏡賺錢。”吳嘉表示,夸克AI眼鏡真正的盈利點在於場景抽傭:每一單“眼鏡比價”成交,阿里向商家收取2%技術服務費;每一次“看一眼支付”,支付寶抽取0.3%通道費。

此外,按照規劃,夸克AI眼鏡面向B端的“企業版”已啓動內測,釘釘將把會議紀要、專家遠程指導等功能打包,按席位年費制收費。據內部測算,三年生態GMV有望突破500億元。

以夸克當下的“落地能力”,吳嘉真能通過不斷的加法實現阿里AI to C宏大敘事的“戰略雄心”嗎?

至少在夸克AI眼鏡換電技術發佈第二天,閃極科技創始人、CEO張波就表示了異議。張波在朋友圈發文稱:阿里的換電池設計和閃極新產品的設計撞車了,閃極3月份就申請了該專利,當時沒有檢索到有相關的類似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