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ETF高溢價頻發,普通投資者如何識別防範風險?

近年來,跨境ETF憑藉便捷佈局海外資產的優勢成爲投資新寵。然而,2024年以來頻發的高溢價現象,也讓我們意識到跨境投資背後的風險。本文通過介紹跨境ETF溢價現象的相關資訊,進一步講解高溢價的前因後果。

一、溢價風險:

ETF的溢價率=(ETF現價-IOPV)/IOPV×100%。當市場價大幅高於其IOPV(基金份額參考淨值)時,即出現高溢價。

跨境ETF因其特殊性,更容易出現溢價情況:

1、情緒推波助瀾:市場熱點往往引發資金扎堆涌入,引起投資者的非理性炒作。

2、匯率波動放大風險:跨境ETF的淨值通常以人民幣計價,但其底層資產以外幣(如美元、日元)計價,匯率波動會直接影響其淨值計算。投資者不僅需要承擔底層資產的價格波動,還需承擔匯率波動帶來的額外風險。

3、套利機制受限:受限於當前國內市場跨境ETF僅支持全現金申贖的交易規則,大部分跨境ETF的套利模式僅有“價差套利”一種,且跨境ETF的申購贖回門檻通常需要如100萬份等較大資金量,普通投資者難以參與。

4、流動性風險:部分跨境ETF規模較小(如規模低於1億元),日均交易量不足,容易因資金集中進出導致價格大幅偏離淨值。流動性不足問題進一步擴大買賣價差,投資者在買入時需支付更高的價格、賣出時則可能面臨更低的報價。

二、爲什麼高溢價不可持續?

1、淨值與價格的收斂性:ETF的價格長期圍繞淨值波動,高溢價狀態不可持續。

2、市場情緒難以持久:熱點題材帶來的情緒化炒作往往曇花一現,溢價率最終會迴歸合理水平。

3、套利機制終將發揮作用:雖然跨境ETF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存在套利效率不足的問題,但長期高溢價仍會吸引專業機構通過申購贖回機制平抑溢價。

三、普通投資者的跨境ETF投資指南

當跨境ETF出現較大幅度折溢價時,基金公司往往會發布風險提示公告,提醒投資者折溢價除了有基金份額淨值變化風險外,還受到市場供求關係、系統性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多種因素影響,投資者應避免盲目投資遭受損失。

除了關注基金公司的動態,普通投資者在交易前後也需要關注和考慮以下方面:

1、控倉位:跨境ETF建議考慮配置不超過個人資產的一定比例,避免單一市場風險。

2、關注流動性:選擇規模較大、交易活躍的ETF,避免因流動性不足導致的價格大幅波動。

3、瞭解底層資產:投資前需明確ETF跟蹤的指數或資產,避免因對底層資產不瞭解而盲目投資。

4、避情緒化操作:跨境ETF淨值更新滯後(如美股ETF的淨值通常於T+1日公佈),切勿將“盤中漲跌”簡單等同於真實漲幅。

5、關注折溢價:通過行情軟件查看“實時溢價率”,警惕超過5%的品種。溢價率過高時,切勿盲目追高。

四、結論:理性看待高溢價,合理配置資產

跨境ETF的高溢價本質是短期供需失衡的產物,非價值投資信號。歷史數據顯示,90%的高溢價會在1個月內回落。普通投資者應理性投資,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需求,合理配置資產。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上述觀點、看法和思路根據截至當前情況判斷做出,今後可能發生改變。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E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