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項目9月重新激活,建設成本納入北約軍費,意大利準備修建世界最長懸索橋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意大利特派記者 謝亞宏】 綜合意大利多家媒體報道,意大利政府6日批准建設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該項目建成後,將連接意大利亞平寧半島和西西里島。
意大利政府宣佈將投入135億歐元以推進墨西拿海峽懸索橋工程。意大利副總理兼基礎設施與可持續交通部長薩爾維尼在新聞發佈會上稱,墨西拿海峽大橋的修建工程將由意大利國家資金與歐盟投資共同承擔,旨在改善西西里島與意大利內陸之間的交通連接。薩爾維尼強調,跨海大橋最早於今年9月啓動前期工作,預計工程在2032年至2033年間完工,“該項目的落成,將爲意大利現代交通發展帶來大跨越”。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稱,大橋將帶來一個更加互聯互通、更具競爭力和凝聚力的意大利。
意大利《郵報》表示,根據初期規劃數據,墨西拿海峽大橋全長約3700米,海上跨度約3300米,建成後將打破懸索橋長度世界紀錄。其設計標準可承受時速超過200公里的強風以及里氏7.1級的地震。大橋寬度將達到60米,包含有6條機動車道(雙向各3條)、2條鐵路軌道和2條附加車道。大橋最大通行能力爲每日200列火車,且單小時可通過6000輛汽車。橋面距離海面高度爲72米,以方便大型船隻通過。
意大利官員稱,這一項目可以提供每年12萬個新增就業崗位,併爲該國帶來23.1億歐元的GDP增長以及103億歐元的稅收回報。跨海大橋還將大幅節省運輸成本、提升物流效率,且減少污染排放。負責該項目的墨西拿海峽公司稱,大橋建成後的通行費預計將低於10歐元,頻繁出行可享受進一步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意政府承認將把墨西拿海峽大橋的建設成本納入軍費,此舉旨在滿足北約對軍事開支提高的要求,即將軍費增加至GDP的5%。該橋將被納入歐盟的軍事機動計劃,在需要時促進部隊和軍事裝備的安全快速機動。
據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RAI)報道,建設墨西拿海峽大橋的設想存在已久,但其真正成形是在20世紀60年代,意大利政府提出要通過一座橋打破西西里的“孤島”狀態,推進南部發展。1981年,墨西拿海峽公司正式成立,負責規劃和監督大橋建設。此後,幾乎每一屆意政府上臺都要提及該項目,但大橋始終未能真正動工。
2009年,貝盧斯科尼總理政府宣佈啓動墨西拿海峽大橋項目,將其作爲一項全新大型公共工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久後因財務審查和環保抗議,計劃再次擱置。2013年,意大利政府正式宣佈取消該項目,稱其“成本高昂、不可行”,並對項目公司進行清算處理。2023年,梅洛尼政府上臺,薩爾維尼力推將跨海大橋項目“重新激活”,並將其視爲國家戰略工程。
雖然墨西拿海峽大橋項目得到批准,但國內外均存在反對聲音。據意大利《晚郵報》報道,綠色和平組織、意大利綠色聯盟等環保機構聯合向歐盟發起申訴,要求對該項目是否符合歐盟環境法進行調查。意大利民主黨議員、歐洲綠色黨聯合主席安傑洛·博內利則質疑,135億歐元公共資金的投入將爲大量私營資本獲取套利空間。
意大利《宣言報》稱,該橋位於海峽最險峻的地段,施工技術難度大,很多專家認爲該項目設計存在缺陷,火車和汽車同時通行會造成結構穩定性問題。建設大橋未必能夠有效推動經濟發展,大橋遠離兩岸的城市中心,其設計規模可能遠超實際交通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