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練8個月京劇旦角入圍金鐘!要效法陳亞蘭反串奪獎?李國毅迴應了

李國毅爲第36屆傳藝金曲獎宣傳大使。(三立提供)

演員李國毅2日以宣傳大使出席第36屆傳藝金曲獎入圍名單公佈記者會,他先前在戲劇《商魂》首度挑戰演出京劇演員、並以此入圍金鐘獎,對自己表演要求相當高的他透露,他當時花費8個月的密集訓練纔敢「粉墨登場」,也認爲傳統藝術的呈現是臺前與幕後共同努力的結晶。

李國毅特別感謝國光劇團的劉珈後老師與其夫婿的指導,讓他有機會深入傳統藝術,也親眼見證老師們對文化傳承的執着與熱情。他感慨地說,「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身段,都是一輩子的功夫。」未來是否有意再挑戰傳藝類型角色,李國毅信心滿滿的說,經過上一次的磨練,不僅更有自信,也更能包容各種角色挑戰,但唯一前提就是要有足夠時間練習。

宣傳大使李國毅(左起)、音樂類召集人潘皇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總導演郎祖筠、戲曲類暨總召集人李國俊2日出席傳藝金曲入圍記者會。(三立提供)

他笑說,當年爲了飾演旦角,光是練習柔軟身段就讓他快要崩潰,之後有機會像陳亞蘭憑藉反串角色奪得獎座?李國毅謙虛的說:「那可能要10年功夫吧,我現在還只是學到皮毛而已。」

第36屆傳藝金曲獎將於8月23日在臺灣戲曲中心隆重登場,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表示,本屆共有632件作品報名,包含音樂類354件、戲曲類278件,最後共有88組優秀創作者、42件精彩作品入圍。涵蓋音樂與戲曲表演2大類別,展現臺灣傳統藝術的多元與創造力。入圍作品中,音樂類由《舒密特與楊文信:萬彩雙琴》囊括最多提名,獲6項入圍數;而戲曲表演類則由《孟婆客棧:冥星雙飛俠》與《青姬》爲入圍大贏家,皆獲得5項提名,競爭激烈,精彩可期。

傳藝中心指出,爲進一步鼓勵劇團與創作者積極創作、拓展原創作品的廣度與深度,自第35屆起,傳藝金曲獎針對作曲、作詞、編曲類別增設「首次出版發行」的報名規範,劇本類則要求爲「首次演出」作品,涵蓋原創、改編與整編劇本,期盼引導更多優質且嶄新的創作進入舞臺與市場。此一制度推動後,也讓本屆報名作品在數量與結構上有些許變化(音樂類逾300件、戲曲表演類近300件,較去年略少),但也反映出臺灣傳統藝術在創新之路上的活力與企圖,評審委員一致認爲整體作品質量依舊精彩,尤其在創作、詮釋與製作層面,均展現高度專業與創意。

音樂類召集人潘皇龍指出,本屆音樂類評審共11位,專業領域涵蓋廣泛,從作曲、演奏到編曲都有人才。今年報名最多的是作曲,其次是演奏與編曲,作品整體水準非常高,評審過程也絕對公平。潘皇龍說,我們常說路走熟了後,這條路就是你的,沒有入圍、沒有得獎其實才是常態,只要夠努力,終會被看見,入圍了也不能鬆懈,要繼續努力,堅持不懈是很重要的。

總召集人暨戲曲類召集人李國俊亦表示,各團隊表現都非常精彩,競爭也非常激烈,許多獎項評審間討論激烈,最後是以投票方式來決定,仍有許多作品票數相同,並列進入圍名單,顯見作品水準接近、難分軒輊,鼓勵創作者持續深耕,帶來更多優質作品

本屆音樂類特別獎得主爲陳茂萱、戲曲表演類特別獎爲林吳素霞,肯定他們在推動傳統藝術發展上的卓越貢獻。陳茂萱(1936-2023)以超過60年的音樂教學、創作與行政經驗,將臺灣音樂帶向新高峰,展現音樂人對文化傳承與未來發展的責任。他在音樂教育上,跳脫日治時期遺留的框架,推行改革實踐;在音樂創作上,使「現代性」與「本土性」交織,在傳承文化的基底上開創臺灣現代音樂語彙;在音樂行政上,爲聯合實驗管弦樂團(今國家交響樂團)及實驗合唱團的草創階段奠定穩固發展基礎。陳茂萱的成就不僅拓展臺灣音樂的多樣性,更爲下一代音樂人舖築廣闊的前景,充分展現傳藝金曲獎音樂類特別獎的精神與價值。

林吳素霞生長於南管世家,自小便展現驚人天賦,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是難得的女性「館先生」。1963年加入「南管戲培訓班」學習南管戲文,1993年創立「和合藝苑」,以「倡導南管古樂和七子戲(小梨園)爲宗旨」。兼擅館閣清曲與舞臺展演戲出,打破二者界域,是全方位的藝術家,近60年的表演、執教、傳承、推廣生涯,育才無數,近年來更致力於資料賞析整理與保存,維繫南管藝術於不墜。

本屆主題是「代」,從去年的「日日」延伸出更凝練的思考,一個字卻有豐富的層次,第一個面向是縱向,是技藝垂直的傳承,象徵師徒之間、世代之間的接棒;第二個面向是橫向,代表跨世代、跨領域的融合與對話,同時也有團結的意涵,所有崗位上的人彼此代位,互補共榮,才能成就一臺好戲。陳悅宜說,從35換景到36,不只是換一個數字,更象徵代代相傳、勇往直前,感謝文化部長期以來對傳藝中心的支持與投入,讓傳統藝術得以持續深化、向前。

總導演郎祖筠跟策展人郎祖明說明,「代」是臺前臺後、臺上臺下一起打拚的成果,每一次「換景」,不只是舞臺的轉換,更是時代、人心與角色的變化。這次的策展及頒獎典禮概念,就像一粒種子落在荒地上,即使環境艱困,也能長成大樹,爲人蔭涼、凝聚信仰,從酬神、民間到藝術殿堂,成就今日傳統藝術的共榮,文化也在這樣的日常中,一代接一代,代代相傳。「曾經的傳統,都是當時的流行;而現在,正是重新流行的開始。」

第36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訂於8月23日(六)晚間7點在臺灣戲曲中心舉行,當天下午5點30分將舉辦「傳藝大道」星光紅毯,邀請觀衆一同迎接傳統藝術盛會。本屆典禮由臺視綜合臺轉播,並於傳藝金曲獎、三立電視、寶島神很大Facebook與YouTube等平臺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