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園”裝着羣衆“微幸福”
8月7日早晨,位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城鎮鳳凰路的合口橋“口袋公園”裡熱鬧起來,散步、打太極、拉二胡、跳新疆舞……趁着太陽還未升高,周邊的居民們在公園裡休憩、鍛鍊。
“在家待不住,每天都來公園逛逛,散心、交朋友!”家住附近南美假日小區的李阿姨推着嬰兒車,帶着小孫女來公園散步,在綠蔭中賞花,呼吸新鮮空氣,心情也暢快很多。
城市空間寸土寸金,如何通過微改造來增強百姓幸福感?近幾年來,我省各市縣充分利用城市邊角地、閒置地等資源建設“口袋公園”,拓展城市公共綠地空間,爲市民提供便捷的休憩、鍛鍊空間。今年,我省海口、三亞等16個市縣又開工建設49個“口袋公園”,一座座精緻小巧的“口袋公園”正悄然改變着城市品質與居民生活。
騰挪城市邊角空間
“我們非常期待新學期能看見新建的小公園,以後家長接送孩子可以在公園裡休憩等候,孩子們放學後也可以在這裡玩耍。”近日,海口市龍華區海燕小學教導處副主任譚景珊看到校門口旁邊的荒草地開始動工了,這裡即將建成一個“口袋公園”,她對此充滿期待。
海燕小學新校區門口建設的是今年海口市計劃新建改建的10個“口袋公園”之一。公園裡還會設置家長接送孩子的等候區,還將有文化牆、休憩桌椅、遮陽棚等設施,不僅能改善周邊環境,也能方便學生家長等候休憩。
城市的各處小天地裡,口袋公園“見縫插綠”。我省提倡“口袋公園”建設,以“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爲目標,加大舊城區、中心城區增綠見園力度,讓城市邊角空間有機更新。近兩年來,海口、三亞、定安、瓊海、萬寧等市縣建設了53個“口袋公園”,不斷拓展城市公共綠地空間,積極探索實用性和城市功能的和諧交織,滿足羣衆對休閒健身場所的需求。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將“口袋公園”建設作爲提升城市品質、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各市縣建設“口袋公園”遵循的是“微改造”原則,充分考量到城市的發展佈局、人口分佈及土地利用現狀等因素,通過留白增綠、見縫插綠等方式,科學合理地確定公園的選址佈局。
複合型綠地多元化體驗
位於海口市文明東路與朝霞路交會處的朝霞路口“口袋公園”是海口市首個憲法公園,公園裡設置了憲法誓詞標識牌、憲法知識宣傳欄,讓周邊居民在散步、鍛鍊的同時能夠學習憲法知識。
在三亞市南邊海社區附近的海上書房·南邊海城市“口袋公園”,河上停泊着由廢棄漁船改造成的海上書房,裡面擺放着各種書籍。河岸上設置流浪藝廊、攝影展區、獨立設計師手工創意區、快閃市集、藝術裝置作品展區等創意文化板塊內容。這裡不定時舉辦各種主題活動,爲市民遊客提供人文、藝術、生態等公共服務與文旅體驗。
“口袋公園”不只是給城市居民提供一片綠地,我省各市縣還會因地制宜制定公園主題,配備健身器材、娛樂器具、知識科普廊等設施,融入特色文化、黨建宣傳、警示教育等內容,打造集娛樂健身、文化浸潤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公共空間,滿足羣衆多樣化需求。
今年,爲了充分了解城市居民對“口袋公園”的需求和建設意見,在省住建廳的指導下,我省多個市縣在“口袋公園”規劃階段,就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徵求民意,確保“口袋公園”的建設惠民、利民。
在海口江東新區,江東白駒“口袋公園”正在抓緊建設中。這個“口袋公園”採納了市民意見,配套建設便民城市驛站,建設休憩廊架、充電設施等,爲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提供休憩、納涼、充電的場所。
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新建的49個“口袋公園”設計方案遵循便民親民、適地適樹等原則,科學規劃並廣泛徵求羣衆意見。其主題豐富多樣,特色鮮明,形成“一園一品”格局。其中12個公園計劃爲城市建設從業工人、交警、快遞外賣員等戶外工作者提供便民場所,15個公園圍繞現代與歷史文化傳承設計主題,涵蓋航天、港口發展、地方特色文化等主題,餘的公園也各有特色,力爭從設計上設計不同主題,從多方面滿足居民需求,提升生活品質。
孫慧 實習生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