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絲綢之路”連接65國百餘城,累計運輸旅客2億人次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張旭 北京報道

2025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2週年。2017年,“空中絲綢之路”被首次提出,既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完善海陸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佈局的重要環節。

近日,民航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佈《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發展報告》),全面介紹了空中絲綢之路建設成效。

《發展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定期航班客運通航61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貨運通航33個共建國家,中國航空承運人國際航線歷史累計通航110個共建國家,初步形成了覆蓋“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的空中通道。自2017年至2025年6月底,中國與共建國家累計完成航班量155.9萬架次、旅客運輸量2.0億人次、貨郵運輸量595.1萬噸,佔國際航空運輸總量的比例分別爲59.3%、59.2%、25.8%。

空中絲綢之路連接65個國家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空中絲綢之路建設“朋友圈”持續擴大、合作領域不斷拓展、服務保障功能充分彰顯,爲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發展報告》顯示,“硬聯通”方面,四大世界級機場羣和十大國際航空樞紐加快構建,航線網絡體系不斷完善,空中絲綢之路連接了65個共建國家的百餘個城市。疫情以來,“一帶一路”航線航班領跑我國國際航線恢復,按照我國航空承運人全口徑航班(定期、非定期)統計,今年1至6月,我國與共建國家累計完成航班量16.8萬架次、旅客運輸量2304.4萬人次、貨郵運輸量71.8萬噸,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5.3%、9.8%、180.7%,均高於我國國際航線整體恢復發展水平。

我國與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沙特、科威特、多哥、贊比亞等多個共建國家密切合作,共同推進民用機場、空管、物流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2024年中資企業參與海外民航領域建設項目200餘個,有力促進共建國家民航基礎設施完善,更好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和民衆就業。

民航新型智庫專家林智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空中絲綢之路的建設對於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實施至關重要。

林智傑指出:“我國與大部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人員往來依靠空運。近年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航空需求不斷增加,一方面,民航方便了商務貿易人員的往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援建項目和工程師團隊。對於‘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我國有不少援建項目。通過空中絲綢之路,把我國的工程建設經驗和民航管理經驗都帶到當地,爲增進雙方感情促進當地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軟聯通”方面,我國已與107個共建國家簽署雙邊航空運輸協定,與28個共建國家民航部門簽署雙邊適航協定,與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阿塞拜疆簽署共建空中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巴西、所羅門羣島、非洲民航委員會等拉美、南太、非洲等地區的國家和區域組織簽署了民航全面合作備忘錄,高質量共建空中絲綢之路的政策體系和標準體系加快建立健全。

同時,中國民航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民航組織“不讓一個國家掉隊”倡議對接,在適航審定、北斗應用等領域的國際標準建設中積極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此外,中國民航多次組織執行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抗疫醫療等運輸任務,運送中國援外救援、醫療等人員1400餘人次,運輸救援物資3300餘噸。

覆蓋“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

《發展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定期航班客運通航61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貨運通航33個共建國家,中國航空承運人國際航線歷史累計通航110個共建國家,初步形成了覆蓋“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的空中通道。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已與107個共建國家簽署了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覆蓋近七成共建國家。自2017年至2025年6月底,中國與共建國家累計完成航班量155.9萬架次、旅客運輸量2.0億人次、貨郵運輸量595.1萬噸,佔國際航空運輸總量的比例分別爲59.3%、59.2%、25.8%。

民航專家、廣外南國商學院教授郭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數據來看,“空中絲綢之路”的建設具有很強的廣泛性。與107個共建國家簽署政府間航空運輸協議,覆蓋近七成共建國家,可見民航對共建“一帶一路”的大力支持,服務於國家戰略。這個成績是在疫情對國際民航運輸產生巨大影響背景下取得的,更顯不易。

相比2019年之前,中國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客運貨運佔比都有顯著提升,航班量和旅客運輸量分別佔國際航空運輸總量的59.3%和59.2%。說明我國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交往和聯繫日益密切,航班運輸具有可持續性。

郭佳分析稱,與客運量佔比數據相比,貨運量佔國際航空運輸總量25.8%的比例較低。“航空貨運一般適合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貨運量佔比較低,意味着我國與通航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結構有所不同。下一步,可以進一步發揮潛力,增加高附加值貨物的進出口,特別是出口,讓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果,以及在高新技術領域取得的成果惠及更多國家。”

高質量共建空中絲綢之路

《發展報告》將高質量共建空中絲綢之路發展經驗概括爲“四個始終”:始終堅持開放包容,深化互聯互通;始終堅持共同發展,促進公平普惠;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動能;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實現綠色發展。

圍繞夯實合作基礎、拓展合作領域、創造美好未來三個方面,《發展報告》對下一個十年“空中絲綢之路”的建設重點作了展望。

一是共同夯實合作基礎,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把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落到實處,建立健全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合作機制,充分考慮各方利益關切和訴求,讓空中絲綢之路建設更好地服務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二是共同拓展合作領域,以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爲抓手,既要努力鞏固傳統國際運輸市場,更要積極開闢新興市場,不斷提升共建國家互聯互通水平;以推進民航規則標準對接爲着力點,穩步擴大共建國家在民航基礎設施建設運行和飛機制造、維修、租賃等領域務實合作,深化民航專業人才能力建設合作;攜手共建國家積極探索人工智能、綠色發展、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合作,培育共建空中絲綢之路新增長點。

三是共同創造美好未來,與共建國家加強政策溝通,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增進戰略互信,強化發展戰略和規劃對接,推動共建國家民航高質量發展,努力將空中絲綢之路打造成發展繁榮之路、安全暢通之路、文明互鑑之路,更好地造福各國人民。

郭佳表示,民航具有很強的國際屬性,要發揮民航運輸長距離運輸的角色,帶動我國與非臨近國家的往來,爲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堅實的基礎。

對於空中絲綢之路下一步的建設,民航局發展計劃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開放綠色廉潔、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重要指導原則,統籌推進民航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攜手共建國家加快構建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綠色集約、互惠包容的空中絲綢之路,爲助力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