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演變成重大爭吵 港媒指中美正在爲阿富汗問題爭奪主導權

《南華早報》:阿富汗問題上,中美正在聯合國爭奪主導權。(達志影像)

據觀察者網報導,「阿富汗問題上,中美正在聯合國爭奪主導權。」香港《南華早報》今天(2月15日)刊文稱,自去年秋季以來,中國和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阿富汗問題上就僵持不下:中國「一反常態」,希望在相關決議發揮主導作用;而美國對此持反對立場,擔憂自身影響力削弱。

有分析人士擔憂,這場在聯合國就阿富汗政策和援助的控制權展開的「鮮爲人知」的外交爭端,未來將演變成爲中美間「重大爭吵」,並進一步加劇兩國間緊張局勢。

文章中,《南華早報》援引了線上政策和權利論壇「公正安全」(Just Security)14日發表的一份報告。該論壇總部位於美國,隸屬於紐約大學法學院。

這份報告稱,關於誰應該起草安理會阿富汗問題決議的「不爲人知的」外交爭端,正在演變成中美間重大爭吵。這場爭論自2024年底以來一直在醞釀,但在川普就任後的最近幾周開始愈演愈烈。

報告作者、國際危機組織聯合國主任理查德·高恩在報告中稱,爭論的焦點是哪個國家應該擔任阿富汗問題的「起草人」。中美同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中方很少在決議上發揮主導作用,聯合國稱之爲「牽頭」。去年安理會審議的24個針對特定國家的議題中,美國和英國各牽頭了6個,法國牽頭了7個。

「研究中國在聯合國行爲的專家們一直想知道,北京何時會試圖起草一項決議。」高恩寫道,「答案在去年秋天揭曉。」他提到,去年秋天,中國一改往常的外交方式,釋放出希望在阿富汗問題上發揮主導作用的「罕見」信號,表示希望擔任阿富汗問題執委會主席。

報告指出,中國有多個理由這麼做。「中國對阿富汗有着濃厚的興趣,這不僅是因爲這個中亞國家是中國的鄰國,阿富汗的資源潛力也十分豐富,擁有價值約1兆美元的礦產資源,包括銅、鐵、金、鋰、稀土元素等。」但無論是拜登政府還是川普政府,美國都對此持反對立場。

「最近幾天,這一爭端達到頂點。」報告稱,在過去兩週,中國和巴基斯坦分發了一份決議草案,將聯合國阿富汗援助團的任務期限延長一年。美國和韓國則以各自的替代決議作爲迴應。本週早些時候,安理會試圖在閉門會議上找到妥協方案,但由於雙方均拒絕讓步而陷入僵局。

高恩認爲,這場「平靜爭端」意義重大,「不僅關係到聯合國如何與塔利班接觸,還關係到中國如何定位自己作爲安理會領導大國的地位」。同時,這可能預示着中美在多邊安全問題上的緊張局勢將進一步加劇。

《南華早報》提到,美國於2021年撤出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權,這場戰爭耗費了華盛頓大約2.3萬億美元。因人權問題,大多數西方國家拒絕與塔利班政府接觸。2023年底,中國是首批接待塔利班政府代表的國家之一,也是訪問阿富汗的少數遊客的主要來源國。

聯合國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羅扎·奧通巴耶娃去年12月曾表示,在阿富汗問題上,「孤立不是解決辦法,我們必須繼續接觸,爲阿富汗人民的利益建立信任」。美國智庫史密森尼學會全球研究員戈登·菲勒則分析說,面對當前國際局勢,塔利班政府將在外交問題上採取「非常務實」的態度。

國際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高級分析師傑里米·陳(Jeremy Chan)表示:「中國顯然在阿富汗擁有戰略利益,從反恐到礦產開採,再到『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基礎設施投資。同時,中方也希望在幫助塔利班擺脫國際冷遇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傑里米·陳補充道:「中美競爭蔓延到聯合國,這並不奇怪。一方面,中國力爭在聯合國多邊論壇上發揮更大作用,而美國方面則不願將影響力拱手讓給中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明確指出,美國是阿富汗問題的始作俑者,應深刻汲取教訓。美國軍事幹預的結束應是真正承擔責任的開始。美國比任何國家都更有義務向阿富汗人民提供經濟、民生和人道主義援助,在尊重阿富汗主權獨立的前提下,幫助阿富汗實現維穩防亂,遏制恐怖主義威脅,走向良性發展。

去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紐約聯大期間出席第三次中俄巴伊四國外長阿富汗問題非正式會議。四方認爲,一個穩定繁榮的阿富汗對鄰國和地區安全至關重要。一致同意堅持不干涉內政原則,推動阿富汗政府包容施政、保護人權,合作打擊恐怖主義,穩定國內局勢,早日實現重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