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道路真是甜的 臺南考古出土清代「糖碎」修成道路

▲臺南考古出土清代「糖碎」修成的道路。(圖/臺南市文資處)

記者許力方/綜合報導

臺南人常被開玩笑稱「空氣都是甜的」,甚至被封「全糖市」,如今這句話有了考古證據。臺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近期在東門路附近發現清代道路遺構,經專家研判,該區爲當時府城重要交通幹道,沿線聚集製糖工坊,街道上竟堆滿白糖碎屑與糖漏殘片,名副其實是條「甜蜜之路」。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指出,這段道路位於清代祝三多境(今新樓醫院一帶),南接大東門,是府城糖業重鎮。《臺灣採訪冊》曾記錄「白糖行(石屚)碎及舊污泥多遺棄其間」,顯示當年製糖產業盛極一時,空氣中瀰漫糖香。

出土的遺構東西兩側以三合土爲界,中間使用糖漏、瓷片、磚瓦與糖屑,透過過混雜土方分層夯實的工法堆砌,修築而成道路。考古團隊比對發現,道路走向與1875年《臺灣府城街道全圖》標示的「牛車路」吻合,且底層清代墓碑紀年顯示,應修築於道光十六年(1836)之後。

由此可想像,當時負責修築這段道路的工人們,就地取材,使用周遭糖間遺棄的糖漏、瓷器、磚瓦,混雜着滿地掉落的糖碎屑一同倒入地下夯實成爲道路的級配,《臺灣採訪冊》中甚至記有,道光年間夏天,大東門鄰近道路的空地因爲不明原因地上突然「煙氣蒸騰」,散落在地面與地下的糖也隨着蒸散而出的煙氣瀰漫而出,讓當時臺南空氣「含糖量」大幅提升。

考古證據證實,清代時期的府城不只道路含糖,就連空氣中都充滿甜蜜蜜的氣味,臺南「全糖市」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