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選定非美軍制式電戰莢艙 挨批違反立法院決議

日前媒體報導,空軍構改後F-16V戰機使用的外掛式電戰莢艙案,決定採用L3H公司所提出的AN/ALQ-254(V)1 「蝮蛇之盾」(Viper Shield)。圖/本報資料照

空軍決定爲構改性能提升的F-16V戰機,採用L3H公司的AN/ALQ-254(V)1 「蝮蛇之盾」(Viper Shield)莢艙。旅美的臺海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梅復興今天表示,此舉違反立法院「確保未來裝備運用及維護能與美國空軍裝備一致」的決議。

日前媒體報導,歷時14年供空軍F-16 Block 20、現經性能提升後普稱爲F-16V戰機使用的外掛式電戰莢艙案,決定將採用L3H公司所提出的AN/ALQ-254(V)1 「蝮蛇之盾」(Viper Shield)。

梅復興今天透過臉書貼文表示,立法院曾於2017年通過決議,無論空軍在電戰莢艙案中最終選擇何種解決方案,都必須「確保未來裝備運用及維護能與美國空軍裝備一致」。成爲此案定海神針。

梅復興說,採用ALQ-254(V)1內置式電戰系統所衍生髮展的電戰莢艙,並不符合立法院的決議。此種做法可能有適法性問題。

梅復興說,電戰莢艙建案規劃的美方官員表示,此次臺灣方面做出選擇ALQ-254(V)1的決定主要是考慮該莢艙可與新購66架F-16C/D Block 70戰機上的ALQ-254內置式電戰系統享有共同後勤補給的優點。

但梅復興指出,ALQ-254並沒有在美國空軍服役,也不是美軍的制式裝備 (Program of Record/PoR)。雖然美國可爲軍售給友邦的ALQ-254系統提供後勤支援,但美國空軍本身並不使用ALQ-254。

他質疑這項構想是否能確保系統的長期可支援性(sustainability)。

他進一步說,美軍現在在F-16系列戰機上使用的電戰系統,目前使用的是舊型主要部署在歐洲/中東戰區的ALQ-131與印太戰區的ALQ-184莢艙。由於美國空軍現役F-16戰機均爲Block 40以後的構型,機體空間足以容納內置式電戰系統,所以美軍規劃從2026會計年度起加裝新研發成功的ALQ-257/IVEWS內置式整合電戰系統,是美軍目前唯一供F-16使用的新一代制式電戰系統 (PoR)。 ALQ-257即將成爲美國空軍的制式電戰裝備,而其所衍生的ALQ-131C電戰莢艙也將成爲多年來首度可符合我國立法院決議案「與美國空軍電戰系統同步」要求的方案。

梅復興認爲,此舉不僅是美軍制式裝備以及遵循立法院決議的問題,還會直接影響到我國未來能否獲得美國空軍後勤體系支持與長期可支援性 (sustainability) 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