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媒體:對華出口繁榮提振東非經濟
來源:環球時報
肯尼亞《東非人報》7月27日文章,原題:對華出口繁榮給東非共同體帶來首次貿易順差 在截至2025年3月的季度中,對華出口的激增幫助東非共同體(EAC)實現了與世界其他地區貿易的首次順差。這可能標誌着該地區在全球貿易地位上的轉折點。主要得益於對華出口的顯著增長,這個由8個國家組成的共同體與全球貿易伙伴的貿易順差達8.4億美元。這是其最近多年來首次出現順差,中國是EAC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
根據東非共同體秘書處的數據,該組織成員國在3個月內向全球其他地區出口177億美元商品,較去年同期的120億美元增長47%。來自該地區以外國家的進口額首次低於出口額。這令外幣淨流入該地區,緩解了外匯壓力,有助於穩定東非國家的貨幣——過去五年,全球經濟衝擊造成這些貨幣劇烈波動。
在美國對多個非洲國家進口商品實施創紀錄關稅後,經濟學家將這一增長解讀爲搶時間舉措。倫敦海外發展研究所經濟學家菲利斯·帕帕達維德說:“這一增長源於出口,這非常積極。可能是部分出口在關稅實施前被提前完成。”這一轉變可能部分受到美中關稅爭端升級的影響。一些經濟學家認爲,美中關稅爭端可能促使北京方面多元化採購關鍵商品,尋求替代供應商,尤其是礦產和農產品。這期間,EAC對華出口躍升至5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5億美元增長66%,而從這個亞洲經濟大國進口的貨物僅增長7.6%。這是EAC首次對華實現貿易順差,扭轉了歷史上由進口中國的機械和電子產品爲主導的貿易關係。與此同時,EAC對另外4個主要貿易伙伴——阿聯酋、中國香港地區、南非和印度的出口大幅增長,進一步支撐了貿易順差。EAC從部分主要貿易伙伴國的進口也出現顯著下降,這進一步推動貿易順差形成。麥克雷雷大學商學院的經濟學家本納德·瓦布卡拉說:“東非共同體與全球的貿易總額持續增長,而出口增長速度更快。”他認爲中國市場對東非商品需求的增長是地區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而貿易順差的實現醞釀已久,“對華出口顯著增長反映出中國市場強勁的需求,以及(EAC對華)出口產品在價值和種類上的提升,特別是農業和礦產。”瓦布卡拉分析這一趨勢是逐漸形成的,且有望持續下去。(作者文森特·奧溫,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