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受熱浪、颱風影響 珊瑚覆蓋率下降1成

墾丁海域珊瑚受去年熱浪及颱風影響,覆蓋率下降。(臺灣潛水陳琦恩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墾丁海域珊瑚2024年6月及10月遭遇到熱浪及山陀兒颱風衝擊,珊瑚珊瑚覆蓋率較往年下降約10%,爲推廣珊瑚及海洋保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將2025年珊瑚礁生態保育月系列活動擴大至高雄地區舉辦,希望藉由各類型活動,讓更多民衆參與及瞭解珊瑚礁生態。

墾管處指出,一般來說覆蓋率達50%視爲健康珊瑚礁,墾丁海域的珊瑚礁從15樣點長期監測觀察,墾丁地區石珊瑚、大型藻類以及草皮狀藻類覆蓋率,會受熱浪及颱風衝擊影響,延遲墾丁珊瑚礁羣聚組成能力,2024年在6月及10月遭遇到熱浪及山陀兒颱風衝擊,硬珊瑚平均覆蓋率爲26.65%,相對於2022的36.90%及2020年39.66%的平均珊瑚覆蓋率來得低。

墾丁海域珊瑚受去年熱浪及颱風影響,覆蓋率下降,墾管處擴大舉辦2025年珊瑚月系列活動,推廣海洋保育。圖爲盤星珊瑚精卵束排列在體內預備同步產卵。(墾管處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墾管處表示,另以自然添入成長的小珊瑚組成,作爲珊瑚礁恢復潛力指標, 2024年同樣因熱浪及山陀兒颱風影響,小珊瑚入添量僅爲2022年的1/3。由於今年目前尚未進入熱浪或颱風期,尚未進行調查,但以2016年發生熱浪與莫蘭蒂颱風爲例,需至2020年珊瑚覆蓋率才從約26%恢復到約40%來判斷,近期應尚未恢復至30%。

墾管處今年擴大舉辦珊瑚月系列活動,主題爲「親親墾丁珊瑚海」,首次在高雄辦理綜合型海洋保育推廣活動,包含4月12日及4月13日在高雄總圖舉辦,有海洋市集、海洋沙龍及手作工作坊等;4月12日至5月11日在高雄捷運鹽埕埔站展出的公民科學特展「海陸空大進擊!恆春半島的公民科學」。

在墾丁國家公園內,即日起至12月16日在後壁湖展示館的舉辦「映象珊瑚」特展;另有2場海洋環境議題的科普講座,分別是4月13日午11點在高雄總圖的高雄場,及4月19日下午1點在墾管處生態研習中心的墾丁場。

墾丁海域珊瑚受去年熱浪及颱風影響,覆蓋率下降。(臺灣潛水陳琦恩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4月20日號召全國各地潛水愛好者進行撿拾海底垃圾的淨海;4月20日及5月20日臉書直播珊瑚產卵;4月26日於鵝鑾鼻公園舉辦「珊瑚琉光」海洋音樂會。

墾管處表示,珊瑚礁生態是海洋生態系統之一,風華眩目的珊瑚生態,隨之而來的魚羣及隱藏其中的生物,更豐富了墾丁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期望透過「親親墾丁珊瑚海」系列活動,讓更多人親身感受墾丁珊瑚海的魅力,並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愛護海洋的行動,共同守護這片美麗且珍貴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