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森林遊樂區 多肉綠洲迴歸

歷經1年時間整修,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多肉植物展示區」3日重啓,重新定位爲獨具特色的環教場域與景點。(謝佳潾攝)

歷經1年時間整修,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多肉植物展示區」3日重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將它重新定位,除打造成環教場域、特色景點外,還與水蛙窟社區合作推出多肉特色飲品,即仙人掌科的紅龍果飲品,令人驚豔。

林保署屏東分署長楊瑞芬表示,前年與去年接連數個颱風重創墾丁森林遊樂區的「多肉植物展示區」,園方耗時1年多終於將它完整修復,也趁機重新定位,希望多肉展示區的重新啓用能爲園區帶來不一樣的新風貌。

楊瑞芬進一步指出,多肉展示區前身是恆春林試所研究中心舊宿舍,1973年林務局接管後開始種植仙人掌至今,見證大自然的神奇,臺灣四面環海,少見沙漠地形,但在北迴歸線以南的墾丁卻成了重要乾旱植物展示場,內有龍骨麒麟、月光兔耳等來自美洲及非洲等超過30種多肉植物,豐富又具有教育意義。

因此,她期待多肉展示區成爲恆春半島另一個具有特色的環教場域與景點,並連結社區接地氣。爲此,屏東分署邀請水蛙窟社區一同合作,將多肉入菜推出特色料理,提升多肉植物附加價值,創造園區與社區雙贏局面。

「紅龍果也是多肉的一種!」水蛙窟社區生態旅遊中心企畫鍾佩玲笑說,仙人掌是多肉的一種,所以屬於仙人掌科的紅龍果當然也算多肉植物,且紅龍果就是在地農產,很符合這次推廣主題。

鍾佩玲將紅龍果製成果凍、把月桃花做成桃花蜜水,再將兩者合一變成「幾顆龍珠果凍飲」,口味甜而不膩、令人驚豔不已。鍾佩玲說,水蛙窟在林保署林業計劃下挖掘出很多長輩的智慧,希望與園區持續合作開發獨特遊程或活動,將恆春半島特色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