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報國追光前行 “魅力之光”核科普暨君品對話在清華大學舉行
(原標題:科研報國追光前行 “魅力之光”核科普暨君品對話在清華大學舉行)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15日電(記者 安俐 楊月)4月13日,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貴州習酒股份有限公司、鳳凰網協辦的科學報國與君子擔當——“魅力之光”清華大學核科普暨君品對話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行,梁啓超先生後人、中國兩院院士、中國核電一線工程師、研發專家、清華大學師生代表齊聚百年學府,探討君子精神的當代價值,共話君子擔當的時代傳承,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注入文化動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梁啓超孫女、樑思禮女兒樑紅,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火山學和第四紀地質學家劉嘉麒,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金涌,清華大學黨委原副書記韓景陽,中國核電黨委副書記、董事張國華,鳳凰網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鳳凰衛視營管會副主任池小燕,中國航天基金會副理事長齊國生,習酒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萬波,習酒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安勇,習酒股份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楊煒煒出席活動,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肖紅纓,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長聘副教授何曉斌,中核集團首席科學家、霞浦核電總工程師張東輝,第二屆“魅力之光”夏令營營員、中核霞浦核電有限公司工程師吳倩香,首屆“魅力之光”夏令營營員、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在讀博士生鄭若涵、清華之友-君子勵學金獲得者楊航等領導嘉賓,以及清華大學師生代表、媒體代表出席活動。
“若當年只追求發表文章,中國難以造出原子彈”
當“兩彈一星”的精神炬火穿越甲子春秋,今天,科學報國的基因密碼深鐫民族血脈,自強不息的赤子們以匠心改造貧瘠山川,“科學報國與君子擔當”的時代價值愈發凸顯。
韓景陽向參與本次活動的各位嘉賓致以誠摯的歡迎,對中國核電與鳳凰網組織、支持本次主題活動表示衷心的感謝,對貴州習酒一直以來重視、支持研究君品文化表示感謝。她談到,清華前輩用行動證明科技創新不僅是突破技術封鎖的利器,更是厚植家國情懷的土壤。今天的中國,挑戰與機遇同在,更需要依靠科學技術與道德責任,需要“科學報國與君子擔當”。期待通過對話交流,能夠看到思想的火花和真知灼見,在更大範圍掀起關於科學報國與君子擔當的討論。今天的社會,需要優秀精神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需大家一起努力,凝聚更強的精神力量,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君子傳承”主題分享環節,樑紅深情追憶了梁啓超先生燃燒的報國熱血和樑思禮院士“苟利國家生死以”的科技報國信念,展現了一個家族對國家與民族的深厚情懷。她談到,“科學報國與君子擔當”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是祖父和父親的人生寫照。科學報國是一代代中國科學家的共同追求和品質,尤其是在今天這樣衝突和競爭加劇的環境下,更加呼喚科學報國與君子擔當的結合。
在“何以君子”主題分享環節,杜祥琬分享了自己作爲氫彈研製參與者、“兩彈一星”歷史性突破的見證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氫彈研製面臨技術封鎖時,在戈壁灘的帳篷裡用算盤和草稿紙日夜推演、攻克氫彈原理關鍵難題的難忘經歷。杜院士感慨若當年只追求發表文章,中國難以造出原子彈。真正的科研應像敦煌莫高窟匠人,用畢生心血開拓光明,不計個人得失。他說,“70年前,我們的前輩在荒漠中豎起第一個核試驗塔架,今天新一代清華人正在探索未知,變的是一代一代人的面孔,不變的是刻在民族血脈中的精神基因。”他勉勵大家以“君子”之名,續寫科學報國的新篇章。
劉嘉麒分享了自己四十餘年紮根西部,在新疆、青藏高原等艱苦地區開展地質研究,住帳篷、啃乾糧的科研日常。他談到,科學報國精神的傳承有三重境界,一是立志,二是立德,三是立行。當代科研工作者正生長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中國核工業從跟跑者變成領跑者,這條路上寫滿了前輩的堅守,而未來的征程需要科研工作者以新的姿態接續奮鬥,做頂天立地的研究者,以科學爲舟,以報國爲基,在傳承與創新中共同書寫屬於這個時代的“君子答卷”。
金涌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豐富的案例,闡釋了當代科學家應具備的精神與素養。他談到,科學家一定要有能力、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和堅韌拼搏的精神。科學家應該適應時代的需求,要具備創新的思維能力以及道德操守。
2025年,是梁啓超先生髮表《君子》演講111週年,是中國核工業建立70週年,亦是習酒確立“君品文化”的第15年。從梁啓超的家風傳承到核工業七十載報國之路,“成功需與時代使命同頻”是共同的價值追求。
“我們這代人的時代使命就是科研報國”
在“君子踐行”主題分享環節,張國華簡要介紹了“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動的發展歷程以及本次活動的重要意義。他談到,科學報國是“魅力之光”活動倡導的核心理念之一。從“兩彈一星”的偉大成就到如今我國的核電技術躋身世界前列,一代又一代的核科學家們,以強烈的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爲國家的核能事業貢獻了全部的力量。希望在“魅力之光”的照耀下,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以君子擔當,投身於科學事業。
面對核能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張國華強調“君子擔當”是“魅力之光”活動對青少年的殷切希望。他引用張載的“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呼籲青少年們樹立遠大理想,將個人的追求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從梁啓超的《君子》演說到“魅力之光”的科普實踐,從“兩彈一星”精神到核能安全的當代使命,此次活動彰顯了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的深度融合。“君子”不僅是理想人格,更是一種動態的道德實踐。其核心在於“以仁爲本,以義爲衡,以禮爲行,以智爲明,以信爲諾”。在當代,君子精神仍可啓發人們追求更高的人格境界、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
君子風範主題對話環節,齊國生、張東輝、吳倩香、鄭若涵以及清華大學學生代表龐衆望、崔揚、楊航等,聚焦科學報國、國際關係、君子精神等,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結合自身經歷,分享了作爲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擔當與君子之道,並表示作爲當代科研工作者應秉承君子之風,以科學報國爲己任。
“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它纔是力量,保障安全。”8年前高考,龐衆望考出理科684分,獲清華大學“自強計劃”錄取資格。8年過去,如今已是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博士研究生的他,在對話現場,對新時代青年人的使命給出了這樣的回答:“我們這代人的時代使命就是科研報國,不肩負科研報國的使命就是將困難留給下一代人。科研報國方式不分高下,關鍵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堅定前行。”
2014年,中核集團秦山核電有限公司組織的一場核科普講座走進貴州省從江縣第二民族中學。在這次活動中,當時還是初中生的吳倩香第一次對核工業有了初步瞭解。經過層層選拔和不懈努力,吳倩香通過了考試,以貴州省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夏令營資格,第一次走出黔東南,走進核電站,參觀了田灣核電基地。在田灣,核電操縱員帶着孩子們參觀了主控室,吳倩香默默地跟在隊伍末尾,靜靜地聽核電知識,瞭解什麼是核電站裡的“黃金人”。“原來談‘核’不必色變,我國的核電站對日常生活並沒有影響,和平安全利用核能對於國家發展至關重要。”吳倩香說。
霞浦核電項目是國家批准的重大核能科技專項,使用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快堆技術,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核工業發展豐碑。如今,吳倩香已成長爲中核霞浦核電有限公司轉機設備採購工程師,在設計院、工程現場以及公司各部門之間,協調和處理項目採購執行工作。從對核懵懂無知、好奇的侗族小姑娘,到如今的核電站的一線工程師、核科普志願者,談及自己的經歷,吳倩香說:“就像是前方有一束光,我在追隨着它。年少時期的核科普活動,讓我靠近了這束‘光’,相信未來這束‘光’,能照亮更多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