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人類靈活動用的手指、腳趾…來源竟然要感謝魚的「菊花」?
圖/ChatGPT生成
當你今天滑手機、敲鍵盤,或是赤腳在沙灘上跑跳,有沒有想過:要不是 3 億 8000 萬年前一條魚的「菊花」,我們可能連手指腳趾都沒有?聽起來荒謬,但一項跨國研究真的指出,人類四肢末端的基因開關,其實是從魚的「泄殖腔」(cloaca,一個集排泄與生殖於一身的多功能孔)進化而來。換句話說,手指與腳趾和泄殖腔的淵源,比你想像得還要深。
魚泄殖腔 → 四肢末端,進化的資源回收術
研究團隊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University of Geneva)與美國史陶爾斯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專注於一組關鍵的 Hoxd 基因。這些基因就像建築藍圖,主導四肢末端的發育。研究者比對斑馬魚與小鼠的基因後發現:斑馬魚雖然沒有手指或腳趾,甚至缺少部分 Hoxd 基因,但在剩下的 Hox 基因旁邊,仍保留了一片「基因調控景觀」(genetic regulatory landscape),其中藏着一系列 DNA 開關。於是問題出現了:這些開關最初究竟是用來控制什麼的?
那這些開關在魚身上到底控制什麼呢?研究人員把這些開關加上螢光標記,讓它們在胚胎髮育時發光。結果一看,小鼠胚胎的手指腳趾亮了起來,斑馬魚則是泄殖腔一閃一閃,亮點集中在泄殖腔。
接着他們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把這些 DNA 元件刪掉,驗證它們的功能:小鼠失去了完整的手指腳趾,斑馬魚則泄殖腔不完整。這清楚顯示,原本設計用來「造泄殖腔」的基因開關,後來被進化界借來蓋出四肢末端,完美詮釋了自然的「能省則省」精神。
爲什麼泄殖腔和手指腳趾能牽上線?
研究人員提出一個妙論:泄殖腔和手指腳趾其實有共通點。它們都是「末端」(terminal parts)——一個是消化管的出口,一個是四肢的盡頭。於是,當我們的祖先從水裡爬上陸地,原本服務泄殖腔的基因調控景觀,乾脆轉職來發展手指與腳趾,讓生物能更靈活地抓東西、撐地走路。
簡單講,泄殖腔的設計圖被回收再利用,最後變成我們拿手機、打電動、跑百米的神奇工具。這讓人忍不住佩服進化的工程思維:沒有浪費、零件通用,連泄殖腔的基因也能改裝成黃金十指。這項研究提醒我們,進化並不是每次都重頭來過,而更像一個精打細算的 DIY 玩家。
(本文出自2025.09.26《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