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NASA確認第6000顆系外行星:尚未找到「地球2.0」

圖/ChatGPT生成

美國航太總署(NASA)宣佈,截至2025年9月,已確認的系外行星數量突破6000顆。30年前,人類纔剛發現第一顆繞着類太陽恆星的行星,如今已建立起龐大的名錄,象徵系外行星探索進入新階段。不過,科學家坦言,真正與地球相似的行星,仍未出現。

30年內的快速累積

1995年,天文學家米歇爾.梅爾(Michel Mayor)與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發現51飛馬座b(51 Pegasi b),一顆質量約爲木星0.64倍的氣態巨行星,距離地球50光年。這顆行星被視爲第一顆「正常」的系外行星,也是研究的里程碑。再往前推,1992年雖有人在脈衝星(pulsar)旁發現行星,但那種環境過於極端,無法作爲普遍參照。

如今,NASA指出,確認行星的總數不再以單一發現劃分「第6000號」,而是透過全球科學家持續累積而來。事實上,截至公告當天,總數已達6007顆,而且還有8000 多顆候選體等待驗證。這種規模的增長,凸顯人類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展宇宙視野。

類型的分佈與奇異世界

在這 6000 多顆系外行星中,統計顯示:

更進一步檢視這些世界,會發現各種難以想像的景象:有的行星永遠「雙面」,半邊被熔岩覆蓋;有的或許整顆由鑽石構成,甚至能重新生成大氣;有的則以超過時速 160 萬公里的速度在宇宙間疾馳;還有些則宛如地獄化身。這些極端案例提醒我們,宇宙中存在的可能性遠比教科書描述更廣闊。

還沒找到的「另一個地球」

「我們發現的每一種類型行星,都能提供有關行星在何種條件下形成的資訊,並最終幫助我們理解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是否常見,以及應該往哪裡尋找它們。」NASA 系外行星探索計劃負責人唐恩.葛裡諾(Dawn Gelino)指出:「如果我們想知道自己是否孤單,所有這些知識都是不可或缺的。」

不過,NASA 在這支關於此一里程碑的影片中也提到一個存在性的問題:「有一顆我們還沒找到──一顆就像我們的地球。」至少,目前還沒有。

(本文出自2025.09.25《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