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接種疫苗加速基礎免疫 多維築牢百日咳防控屏障
本文轉自:人民網
作爲公衆易感易患的常見病,百日咳因其傳染性強、傳染源聚焦家庭等特性,給嬰幼兒羣體健康、公共衛生安全帶來挑戰。隨着百日咳防控、免疫規劃疫苗種類調整等指導文件的實施,如何推進基礎免疫、更好守護兒童健康,成爲百日咳防治事業的新課題。
在第39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到來之際,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副主任曾玫、廣州市白雲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陸劍雲就百日咳疾病認識、強化基礎免疫、提升疫苗接種率等話題展開觀點分享。他們認爲,做好基礎免疫對於預防百日咳尤爲關鍵,並呼籲加強社會公衆、特別是嬰幼兒家長對百日咳疾病的科學認知,推動提升適齡兒童預防接種率,以科學有效的免疫服務爲孩子成長關鍵期築牢基礎免疫健康防線。
“老病”不容懈怠 加強低齡防控降低易感風險
《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將百日咳定義爲由百日咳鮑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
“百日咳患者的臨牀典型症狀表現爲反覆陣發的痙攣性咳嗽,伴隨着深長吸氣和‘雞鳴’樣的吸氣回聲,可持續1至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對嬰兒危害尤爲嚴重。”曾玫提示說,患者、特別是低月齡小嬰兒,在發病初期可表現爲上呼吸道感染和輕咳症狀,不易早期識別,常被誤以爲是感冒,“陣發性痙咳後嘔吐、吸氣末回聲是百日咳經典的症狀,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診斷和治療,減輕病情,早期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可以清除呼吸道細菌,有助於減少傳播”。
據陸劍雲介紹,百日咳是一類具有歷史性的“老病”,我國自1978 年將百白破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該疾病的發病率和致死率。“隨着疫苗的接種普及,百日咳的發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在全球呈低流行狀態。但由於人羣流動性加大、疫苗保護效力逐年降低、菌羣改變等實際情況,百日咳近年來‘捲土重來’,報告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再度成爲亟待解決的公共衛生議題”。
百日咳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在當前疫苗時代傳染方式以家庭內傳播爲主,各年齡段人羣均有可能感染,未接種疫苗或者未全程接種疫苗的嬰幼兒人羣尤其容易“中招”。陸劍雲解釋說:“雖然人羣普遍易感百日咳,但成人、青少年感染者通常症狀較輕、難以察覺,他們往往成爲嬰幼兒感染百日咳的主要傳染源。”
“從我們國家百日咳發病情況來看,重症患者集中在3月齡以下的小嬰兒羣體中。”曾玫說,由於低月齡小嬰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呼吸道黏膜容易受損,缺乏母傳抗體保護,不僅面臨着高感染的風險,而且感染後往往需要接受住院治療,發生重症肺炎、百日咳腦病、心肺功能衰竭的風險高,疾病負擔較重,家長應及早採取免疫保護。
爲進一步科學精準做好百日咳防控工作,《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明確提出,聚焦重點人羣和重點機構,加強預防接種。陸劍雲認爲,“防患於未然”是實現百日咳防控的重要前提,而接種疫苗則是有效的預防路徑。“預防百日咳,需要讓嬰幼兒儘早接種疫苗。建議家長在嬰兒早期啓動基礎免疫程序並加速完成,及時爲孩子提供免疫預防保護”。
科學儘早接種 堅持“長期主義”免疫預防升級
今年,國家對免疫規劃的百白破疫苗(吸附無細胞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接種程序做出了調整,在全國範圍內實施2月齡、4月齡、6月齡、18月齡、6週歲各接種1劑次百白破疫苗。新的免疫程序下,百白破疫苗首劑接種時間從之前的3月齡提前到2月齡,並從之前的“4劑次百白破疫苗+1劑次吸附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變成全程5劑次百白破疫苗。
在陸劍雲看來,免疫規劃接種的調整體現出國家對百日咳防控重視的“提檔升級”,將首劑接種時間提前到2月齡,也再次強調了儘早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在我國,2月齡的寶寶就可以接種聯合疫苗,最多能夠同時預防包括百日咳在內的五種疾病,是一種相對高效的預防策略”。
曾玫認爲,新版免疫程序將6週歲接種1劑次吸附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調整爲6週歲接種1劑次百白破疫苗,說明了預防接種並非“一勞永逸”,而應踐行“長期主義”。“接種疫苗優先的目標是最大程度降低發生重症的風險,降低因百日咳引起的生命損失。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接種疫苗還是自然感染,都無法對百日咳產生終身免疫。疫苗誘導產生的抗體水平隨時間推移會逐漸衰減,爲達到更持久的免疫效果,不讓疾病‘乘虛而入’,建議遵循百日咳疫苗接種程序要求,及時全程接種5劑疫苗,實現更好的免疫保護”。
“結合臨牀試驗發現,低齡幼兒每增加1劑次百日咳疫苗,保護作用會相應升級,如果寶寶完成全程3劑次基礎免疫,即可高度有效預防因百日咳導致的住院治療和重症,及早獲得免疫保護。”在曾玫看來,嬰幼兒提早接種百日咳疫苗,有助於提高疫苗形成保護的及時性,進而降低因百日咳疾病帶來的風險和負擔。
優化接種方案 以“加速免疫”夯實“寶”護防線
隨着免疫規劃的不斷完善,嬰幼兒需接種的疫苗種類、數量逐漸增多。爲更加高效、全面地給嬰幼兒人羣提供免疫保護,以儘早接種首劑疫苗、縮短接種間隔時間爲特點的“加速接種方案”,成爲夯實“寶”護防線的重要探索。
“據《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及說明(2021版)》建議,兒童需在2週歲前接種疫苗約20劑次。基於相關文件要求,以聯合疫苗爲代表的‘加速接種方案’應運而生,以期在簡化免疫程序的同時,提高疫苗接種率和及時性,幫助孩子有效預防疾病。”陸劍雲認爲,使用聯合疫苗可減少家長攜帶嬰幼兒往返接種單位的頻次,一定程度上降低嬰幼兒感染患病的風險,也可實現提高接種工作效率、簡化疫苗供應程序等社會價值。
據有關模型顯示,在百日咳疫苗高接種率的前提下,2-3-4月齡“加速接種方案”,較2-4-6月齡接種方案,可提前2個月完成基礎免疫,可以更早地讓孩子完成基礎免疫程序。“早接種可以及早形成保護小月齡嬰兒的免疫保護網。”曾玫說。
根據國家調整後的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嬰兒在完成前3劑次基礎免疫後,在18月齡和6週歲時需接種第4、第5劑次疫苗。曾玫提示說:“在接種第4、第5劑中間的4年半時間裡,存在‘免疫空窗期’的潛在風險。組分純化工藝製作的聯合疫苗,具有百日咳抗原含量穩定、純度高等特點,接種後產生的抗體水平相對高,保護持久性可能延長。”
陸劍雲也認同聯合疫苗在提升疫苗覆蓋率和衛生服務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優勢,於聯合疫苗而言,“聯合”的程度越高,則意味着同時預防的疾病種類越多、接種次數越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更低。聯合疫苗對小月齡寶寶很友好,可簡化免疫程序、降低感染風險。對於百日咳的防控,目前我國有三聯疫苗、四聯疫苗、五聯疫苗等多款適齡兒童可接種的含百日咳成分疫苗,以五聯疫苗爲例,“將原本需要分別接種12劑次才能完成免疫的疫苗簡化爲4劑次,可減少8次接種,不僅能減少家長奔波次數,也避免了寶寶因頻繁往返接種點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隱患,更高效地幫助寶寶建立免疫保護”。
“‘聯合’日漸成爲疫苗發展的重要方向。但聯合並非簡單的‘1+1=2’,而是‘四兩撥千斤’。例如,五聯疫苗在預防百日咳的同時,還可預防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全程接種只需4劑次,簡化程序、提升接種便利性。”曾玫補充道。
對於我國兒童免疫規劃事業的發展,陸劍雲有着更多憧憬。“爲更好推進疫苗接種科普宣傳工作,廣州市白雲區疾控中心作爲基層健康力量,力爭前移科普關口,堅持科普知識的科學性、權威性與傳播形式的可操作性,通過寓教於樂的科普體驗活動,幫助大衆破除百日咳認知迷思”。曾玫則呼籲社會提高對百日咳的認知、加強對免疫手段的重視,建議重點人羣及早、全程接種百日咳疫苗,實現兒童預防接種率和百日咳防控水平雙提升,爲成長關鍵期的孩子們帶來更全面的健康免疫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