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興生物新董事“就位” 鉅額分紅獲支持
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2025年7月9日,在海外召開的科興生物特別股東大會上,賽富基金提出的兩項關鍵提案獲該公司股東投票通過:罷免公司現任全體董事,並選舉由賽富基金提名的10位新董事進入董事會。
業內將此解讀爲“以創始人尹衛東爲核心的陣營重新奪回了這家曾因新冠疫苗聞名全球的生物製藥企業的控制權”。另外,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兩天,科興生物宣佈了一項總額最高達74.48億美元的特別股息計劃,被市場稱爲“清倉式分紅”。該分紅計劃也獲得了新董事的支持。
十年股東纏鬥有新進展
目前,賽富基金提出的科興生物新董事會具體成員包括:西蒙·安德森(Simon Anderson,原董事會董事)、付山(維梧資本,原董事會董事)、焦樹閣(獨立董事)、李嘉強(強新資本)、盧毓琳(獨立董事,原董事會董事)、裘育敏(永恩資本)、王宇(獨立董事)、肖瑞平(獨立董事)、閻焱(賽富基金)、尹衛東(原董事會董事長)。
科興生物的控制權之爭在業內不是秘密。資料顯示,2001年,技術專家尹衛東與北大教授潘愛華共同創立北京科興。尹衛東以技術入股持股約24%,潘愛華出資佔股76%。2009年,科興生物成功轉板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成爲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疫苗企業。2016年,潘愛華和尹衛東因經營理念分歧反目,正式展開科興生物控制權爭奪戰。
2018年,控制權爭奪白熱化。潘愛華聯合強新資本試圖推翻尹衛東陣營(賽富基金等)的董事會,而尹衛東則啓動“毒丸計劃”,向對手陣營外的股東增發新股,強行稀釋對手股權。這場內鬥也導致該公司於2019年2月被納斯達克以“治理失效”爲由強制停牌,停牌時股價定格在6.47美元/股。
2025年1月,英國樞密院作出關鍵裁決,認定2018年股東大會程序違規,宣佈“毒丸計劃”無效,並更換4名董事爲強新資本提名成員。現任董事會由強新資本和奧博資本主導,李嘉強擔任董事長。
2025年7月9日,賽富基金提出的兩項關鍵提案中的“罷免公司現任全體董事”罷免的正是以董事長李嘉強爲首的董事會。資料顯示,自2013年開始,李嘉強及其控制的強新資本等開始增持科興控股股份,此後成爲科興控股實際的第一大股東。
股東大會後,賽富基金對外發表聲明稱,股東大會已投票通過了其提出的兩項提案。
有接近科興生物的知情人士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科興生物股東大會披露的核心成員包括尹衛東、賽富基金閻焱、維梧資本付山等,尹衛東陣營的成員佔據了新董事會大多數。若此次股東大會結果確認,尹衛東陣營將佔據上風。
但是,據相關報道,被“罷免”的李嘉強表示,賽富基金所稱的新董事會不合法。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夕,當地法院頒佈臨時禁令,禁止維梧資本及尚珹資本在9日的股東大會上行使投票權。在安地瓜法院這兩日多項裁決的前提下,科興控股沒有也無法選舉出新董事會。
維梧資本與尚珹資本也公開表示,其通過上訴,已獲得法院同意暫緩禁令,暫緩禁令就意味着確認其可作爲有效股東出席股東大會。
鉅額分紅計劃引爭議
股東大會召開前48小時,科興生物董事會突然公佈三階段特別股息方案:第一階段以55美元/股(已支付,耗資44%現金儲備)分紅;第二階段以19美元/股(待支付)分紅;第三階段以20至50美元/股(待定)分紅,若全額實施,其將支出74.48億美元(佔103億元現金儲備的73%)。
有分析師向記者展示其測算模型,並表示:“這本質上是一場資本博弈。科興生物第一階段分紅已消耗44%現金儲備,若後續支付兌現,留給企業的轉型資金僅剩1/4。該公司現有產品線年營收峰值難超15億美元。”
也有知情人士表示,在科興生物現有的103億美元現金中,超過80%的收入來自新冠疫苗收益,將其返還股東,符合資本效率原則。新董事會計劃保留20億美元運營資金,足以支撐現有管線研發。
需要注意的是,科興生物2023年已出現虧損,至今,其盈利狀況未出現大幅扭轉,而在研的百白破、狂犬病疫苗預計最早於2027年才能上市。
科興生物此前大部分收入來自新冠疫苗。財報顯示,2021年,科興生物營收提升至193.7億美元,同比增長3694%;淨利潤84.67億美元,同比增長7572%,主要靠新冠疫苗業務收入拉動。目前,根據科興生物官網,在售產品已沒有新冠疫苗產品。
科興生物表示,公司新當選的董事承諾,將支持並執行科興生物已宣佈的股息派發計劃,同時與科興生物管理層密切合作,通過推動公司普通股恢復交易來釋放所有股東的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