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憶亡父自責幫不上忙 陳佩琪哭趴旁聽席...庭後暴走嗆法官
▲陳佩琪心疼丈夫柯文哲涉犯京華城案持續羈押,(14日)到臺北地院旁聽,嗆問審判長「請問他(柯)做了什麼,叫做犯罪嫌疑重大!?」。(圖/記者黃哲民攝)
記者黃哲民/臺北報導
臺北地院今(14日)審理京華城案,在押被告柯文哲喊話法官慎重思考是否繼續羈押他、「想想10年後,臺灣社會如何看待本案」,強調臺灣司法不能因此更脆弱甚至崩潰,審判長表示始終依審理進度檢視有無續押被告必要,柯妻陳佩琪在庭訊結束後,從旁聽席起身,突朝審判長大喊「請問他(柯)做了什麼,叫做犯罪嫌疑重大!?」
當時審判長雖已諭知退庭,但合議庭3位法官仍在場,審判長立刻板臉說「那是誰!法警把她拘束起來!」柯文哲見到這一幕,立刻被法警帶回候審室,親友團也趕緊拉走陳佩琪,但她逗留庭外座椅掉淚,喃喃自語「把我也押起來好了...」。
柯文哲的辯護律師努力替陳佩琪緩頰,請求合議庭別禁止陳佩琪之後旁聽開庭。審判長表明立場「就算已退庭,但法官仍在法庭內,就須維持法庭秩序,如果有人叫囂、必須制止」,不過審判長沒追究到底,同意在筆錄記載「旁聽者」就好。
▲陳佩琪在庭外落淚。(圖/記者黃哲民攝)
北院今開庭傳喚臺北市都委會前委員、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白仁德作證,調查他在都委任內參與審理京華城訴求過程,白強調所有容積獎勵都須依法,他參與期間,無人要求他支持特定結果,包括時任都委會主委的副市長彭振聲,白表示雖建議設法點亮京華城周邊的都市發展,「但沒說一定要靠京華城」。
柯文哲對白仁德說「因爲我連累大家,辛苦了,謝謝!」等白結束作證離開,柯獲准第2次發言,劈頭喊話審判長「臺灣司法是否會更脆弱、更崩潰,是審判長要慎重面對的問題!」
柯說本案因他是政治人物,難免有政治媒體干擾,例如「鏡新聞充當側翼」,讓社會大衆產生司法勾結特定媒體、淪爲政治打手的印象,但至今作證的公務員,都說當年處理京華城案過程合法,檢方卻說這是個案、是違法、是圖利,「更用此罪名押我至今」。
▲涉犯京華城案仍在押的柯文哲,今(14日)被押解到臺北地院開庭,喊話法官思考「10年後,臺灣社會如何看待本案」。(圖/記者黃哲民攝)
柯文哲批檢方不是都市計劃專家,憑什麼把公務員都證稱合法的過程,硬要說成非法,造成現在全國矚目的大案,他被羈押至今快1年,特別是過去8個月,纔在法庭慢慢搞懂本案法律爭議,「我是當事人都搞不懂,相信法官一開始也搞不清楚」。
但隨着證人陸續作證、案情逐漸釐清,「在這個基礎上,是否繼續羈押我,審判長要慎重思考」。柯喊話審判長和2位合議庭法官,現在是關鍵時刻,獨處時要「想想10年後,臺灣社會如何看待本案」,柯環顧法庭說,10年後,在座的人應該很多還活着,「他們會如何評價這個案子」。
柯突然重提喪父之痛,說律師到看守所律見告知,他才知道父親走了,柯自稱「我這麼有名的醫師」,在父親臨終之際卻幫不上忙,「還讓父親帶着煩惱離世...」柯數度停頓清喉嚨,感覺強忍哽咽,但旁聽的陳佩琪,已哭趴在椅背上。
審判長打斷柯文哲,問他「是否要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柯沒表明是否要聲請,僅堅持「讓我說完」,他被羈押至今快1年,痛苦都已承擔過去,是否再關幾個月、不是重點,他在意的是臺灣司法不能因爲本案而脆弱、崩潰,「大罷免的結果,檢察官是重要因素,大家心知肚明」。
▲臺灣民衆黨立院黨團主任陳智菡,今(14日)到臺北地院旁聽京華城案開庭,受訪轉述柯文哲妻子陳佩琪當庭暴走心情。(圖/記者黃哲民攝)
審判長讓柯文哲講完7分鐘,檢方表示用書狀迴應,審判長接着也用約7分鐘,宣示合議庭審理本案,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先前所稱「尊重審級制度」,僅限高院對於被告羈押、抗告相關裁定,包括犯罪嫌疑是否重大、有無羈押原因與必要等,但不含犯罪事實認定、被告是否有罪等實體內容。
審判長強調,合議庭始終依審理本案進度檢視有無續押被告必要,也讓檢辯雙方充分陳述,更適度讓柯文哲在開庭時,對「其他事項」表示意見,但正常程序「不是被告想講什麼就講什麼」,合議庭雖沒制止柯,「正辦還是得講清楚」。
審判長指出,訴訟程序有步調與相關規定,待人證詰問完畢、物證調查結束,檢辯雙方完整了解事實,再進行最終的言詞辯論,才爲適當程序。旁聽的柯粉不領情,低聲嘟噥「不要繼續押人」,陳佩琪疑因解讀成丈夫重獲自由遙遙無期,因而法庭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