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迴歸 學者:藍白合別無選擇

臺北地院9日審理京華城案,被告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中)在交保後首次出庭應訊。(範揚光攝)

民衆黨前主席、前臺北市長柯文哲羈押1年終獲交保,動向隨即成爲外界關注焦點。BBC評論指出,面對臺灣明年的地方首長選舉,藍白合能否持續,成爲選戰關鍵;而柯的迴歸爲藍白合注入動能,但內部矛盾與政黨利益分配,也可能成爲不確定因素。

旅美政治學者翁履中指出,考慮到藍營內部尚有黨魁選舉與領導班底未定之不確定因素,藍白合前景尚待觀察。他分析,無論柯的訴訟如何發展,國民黨也已意識到若缺乏民衆黨支持,選戰難有勝算,因此對柯仍保留相當尊重與空間。翁履中強調,柯在交保後若要重新站上政治核心,積極參與並影響執政聯盟是可行路徑,兩黨合作雖難免摩擦,卻可能已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他並指出,2026至2028年將是關鍵過渡期。若雙方能在地方選舉展現協調,2028總統大選有望進一步合作;若在地方層級就出現激烈競爭,則將削弱未來聯盟建構的可能性。然而,他也提醒,柯的迴歸未必吸引中間選民。因爲中間選民不只在意政黨,更重視立委的具體表現,若僅靠柯與黃國昌的組合,恐難突破原有8%至12%的支持度。

國立臺北大學教授劉嘉薇則認爲,柯文哲的迴歸對藍白合具正面效應,藍營已有部分聲音支持在特定縣市「禮讓」民衆黨。東吳大學助理教授陳方隅也表示,雖然藍白在地方選舉有合作空間,但國民黨不太可能在新北市等關鍵選區輕易退讓。他指出,柯文哲仍是民衆黨的「神主牌」,能左右5%至10%選票,未來隨選舉逼近,藍白及柯、黃之間潛在矛盾將更爲明顯。

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鈕則勳分析,柯交保後,民衆黨在藍白協商中握有更多籌碼。黃國昌爲展現效忠柯文哲與拓展民衆黨版圖的決心,可能在地方選舉談判中要求藍營禮讓更多甚至關鍵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