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二度戒護就醫又送返北所 泌尿醫:2情況確實不必留院
柯文哲今上午二度戒護送醫,被判定無留院必要,中午後又送返北所。(中時資料庫)
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3月29日因血尿、噁心、嘔吐送醫,因未達留院標準,被送返臺北看守所,今(1日)上午再傳因左腎積水、左側輸尿管結石再度被戒護就醫,二度被認爲無留院必要送回北所。對此,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維倫表示,輸尿管結石可採內視鏡或震波碎石來改善,但若結石小於0.5公分,且無發燒感染與腎功能不佳跡象,確實有可能採取保守治療,請病人多喝水,幫助自行排出結石。
柯文哲在3月29日晚間,就因血尿戒護送醫,約一小時就被評估未達留院標準,當天深夜送返臺北看守所,北所事後稱有針對柯的生理數值緊密監測,但未有異常。
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維倫表示,在正常情況下,腎臟會製造尿液,經由輸尿管排到膀胱,如果輸尿管有結石,通道受阻,腎臟就排不出尿液,就有可能會腎積水、腎水腫,出現血尿、噁心、腰痠、腰痛等症狀,如果還合併感染,病人還可能會發燒。
黃維倫表示,對因輸尿管結石引起的腎水腫,治療上可以經由尿道用內視鏡把輸尿管裡的結石打碎,再放一個輸尿管支架,或者是採體外震波方式來震碎結石;若患者有發燒,或腎功能狀況不是很好,有時會緊急插引流管,把尿液從腎臟引流出來,並積極控制感染,以防引發腎衰竭,甚至是致命性的敗血症。
至於什麼樣情況,會對輸尿管結石患者採取保守治療?黃維倫表示,若患者結石小於0.5公分,且沒有發燒感染、沒有腎功能不佳問題,這時就有可能採保守治療方式,給些消炎、止痛藥,並請患者回家多喝水,這類小於0.5公分結石,約有一半的機會,可藉由多喝水自行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