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哪些人容易患甲狀腺癌?如何預防和干預?

甲狀腺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之一,它所分泌的甲狀腺激素直接影響着我們身體生長、發育和代謝的方方面面。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現快速上升趨勢,特別是在青年人羣中廣泛流行,引起了廣泛關注。那麼,究竟哪些人容易患甲狀腺癌呢?本文將就當前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作一一介紹。

從組織病理上,甲狀腺癌主要分爲四大類:甲狀腺乳頭狀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低分化和未分化癌以及甲狀腺髓樣癌。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佔85%以上,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癌;其次是甲狀腺濾泡癌,約佔10%;甲狀腺髓樣癌約佔5% ;其他類型甲狀腺癌則比較罕見。

不同類型甲狀腺癌的預後差異巨大,而它們的危險因素也不盡相同,主要分爲以下幾類:

1、家族遺傳

部分甲狀腺癌具有家族聚集性,其中最典型的是甲狀腺髓樣癌。據目前統計數據,髓樣癌中大約有20%-25%的患者具有家族遺傳性,這是由於RET基因的胚系突變而導致的。

所謂胚系突變,指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中,全身所有細胞都攜帶,因而會遺傳給後代。如果直系親屬患有甲狀腺髓樣癌,那麼家族中其他人的患病風險會顯著增加。因此,需要定期複查甲狀腺B超,並監測血清降鈣素水平。

另外,關於髓樣癌,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現在市面上比較流行的一類減肥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比如司美格魯肽等)可能會導致髓樣癌的發病風險增高。如果有甲狀腺髓樣癌家族史,是不建議注射這類藥物的。有甲狀腺結節的患者也要特別小心,注射前查血清降鈣素排除髓樣癌。

2、體細胞的基因突變

所謂體細胞突變,是指這種基因突變發生在特定的組織細胞裡,與腫瘤發生有關,但一般不會遺傳給後代。許多腫瘤細胞中都發現了這種基因突變,甲狀腺癌也不例外。最典型的,甲狀腺乳頭狀癌大部分伴有BRAF基因的突變,甲狀腺濾泡狀腫瘤則多伴有RAS基因的突變,髓樣癌中則往往伴有RET基因突變。還有比較少見的如TERT、RTK、EIF1AX、TP53等基因突變也常常出現在甲狀腺癌中。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突變基因的檢測往往可以幫助我們診斷腫瘤類型和判斷預後,比如單純BRAF突變的乳頭狀癌大部分預後良好,但是如果出現BRAF和TERT雙突變的話,就比較容易出現遠處轉移。因此在評估甲狀腺癌的風險時,醫生往往需要結合基因檢測結果一起評估,纔會更加準確。

3、性別與年齡

關於性別與甲狀腺癌的風險關係目前是存在爭議的。有研究指出,女性患甲狀腺癌的患病率是男性的3-4倍,但也有研究發現,女性甲狀腺癌的患病率高有可能是女性會因爲甲狀腺結節而更加積極地去接受檢查而導致的,實際上男性和女性在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上並沒有差異。

關於性別,還有研究發現,男性甲狀腺癌的預後往往比女性更差。因此,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在發現甲狀腺結節後,都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去進一步評估惡性風險。甲狀腺癌的發病年齡跨度較大,可以發生在兒童、青少年以及成年期的各個階段。雖然有研究數據發現甲狀腺癌的診斷年齡多在30-50歲,但是在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羣體中,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尤其是在16至33歲的羣體。因此,各個年齡羣體的甲狀腺結節患者都需要重視惡性風險的評估。

無論是家族遺傳、基因突變還是性別年齡,這些因素往往都是我們難以改變的,只能在發現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癌後幫助我們進一步判斷它的風險,卻不能幫助我們預防甲狀腺癌的發生。

那麼,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可能與甲狀腺癌的發病相關,而且可以被改變呢?

首先就是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一種能直接傷害我們身體的射線,包括天然來源的,比如宇宙射線、生活中的放射性物質,還有人工來源的,比如X光、CT、還有各種放療、核電站等。電離輻射是被明確證實的甲狀腺癌危險因素。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接受過頭頸部放射線照射的人羣,甲狀腺癌的患病風險會顯著增加。

例如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發生後,兒童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100倍以上。因此,避免或儘量減少輻射暴露,能顯著減少我們患甲狀腺癌的風險。

其次是環境污染。一些環境污染物,例如多氯聯苯、二噁英、溴化阻燃劑、雙酚A、鄰苯二甲酸酯、有機氯農藥、除草劑草甘膦、某些重金屬如鎘、鉛,還有空氣污染如PM2.5等都可能會增加甲狀腺癌的風險。

這些環境污染物廣泛存在於工業廢棄物、傢俱泡沫、電子產品、食品包裝盒、劣質玩具,老舊水管、還有農藥、除草劑、汽車尾氣、空氣污染等,瞭解它們並儘量減少與這些物質的接觸能幫助我們減少甲狀腺癌的風險。

另外就是生活方式。肥胖和睡眠障礙都被證實與甲狀腺癌的風險增加相關。有研究發現,女性肥胖患者甲狀腺癌風險增加20%-30%,而且這種風險增加呈現體重指數-劑量效應,即患者越胖,甲狀腺癌的風險增加越多。

因此,控制體重是一個有效的預防甲狀腺癌的措施。睡眠障礙也被許多研究證實與甲狀腺癌的發生風險增加有關,包括睡眠時長不足、晝夜顛倒、睡眠質量差等都可能增加甲狀腺癌患病風險。

而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情緒抑鬱等心理因素雖然目前還不清楚是否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直接相關,但是可能直接影響甲狀腺功能,帶來其他的甲狀腺疾病,比如甲亢等,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

關於碘和甲狀腺癌。關於碘和甲狀腺癌的關係一直是人們關注和爭論的焦點。我們知道,碘是甲狀腺激素合成的主要原料,過少或過多都會導致甲狀腺疾病的增加。目前證據也發現,碘與甲狀腺癌的關係也呈現“U”字型,即缺乏與過量均與甲狀腺癌風險增加有關。如果要評估自己體內碘的水平,檢查尿碘是最簡單易行的辦法,維持尿碘在100-300ug/L是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所推薦的正常水平。也要根據居住地、飲食習慣等改變,及時檢測自己體內碘狀況,適時調整飲食習慣。

瞭解甲狀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能幫助我們有效預防和正確面對這類疾病。正如前文所說,一些危險因素是無法改變的,例如家族遺傳、基因突變、性別年齡等,但是瞭解這些也有利於早期診斷、正確評估從而接受更加合理的干預方式。同時,也可以通過一些生活方式的改變而降低自己的患病風險,比如遠離輻射,做好防護,均衡飲食,控制體重,監測碘狀況,適量補碘,改善睡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等等。

面對目前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均高發的狀況,定期體檢,早發現,科學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才能更好地守護我們的甲狀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