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法修訂:推動科普工作創新發展,助能源化工領域公衆認知提升

2024 年 12 月 25 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這是科普法自 2002 年頒佈以來首次修訂。隨着《科普法》的修訂和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不斷推進,科普工作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作爲能源化工領域的重要企業,中國石化深知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的雙輪驅動作用,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加強科普宣傳,始終將科普作爲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堅定做好我國能源化工領域科普工作。藉此契機,我們繼續推進科普工作的創新與發展,助力公衆更全面地理解石油石化行業及其科技創新成果。

科普法修訂:

推進科普工作邁向新高地

科普法此次修訂,給企業的科普工作帶來諸多助力,爲下一步央企更好開展科普工作指明瞭方向,讓企業科普工作開展有據可依,也有利於企業科普工作爭取更多的支持,具體表現在:

1.強化了科普工作的戰略定位

修訂後的科普法進一步明確了科普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企業可以更加堅定地將科普工作納入發展的長期規劃,使其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科技創新等工作緊密結合,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和品牌價值,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

2.拓寬科普傳播渠道與方式

新科普法鼓勵利用新媒體、新技術開展科普活動,這爲企業拓展科普傳播渠道提供了新的契機——可以藉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打造更加生動、有趣、互動性強的科普產品。例如,開發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科普體驗項目,讓公衆身臨其境地感受石油化工的生產過程和科技魅力;利用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等新媒體渠道,廣泛傳播科普知識,提高科普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3.促進了科普內容的創新與豐富

科普法強調科普要結合實際,爲企業開展科普宣傳指明瞭方向。在科普宣傳工作中,企業可以更加註重內容創新,深入挖掘石油化工領域的前沿科技成果、綠色發展理念以及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普知識。例如,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熱點話題,開展針對性的科普宣傳,讓公衆更好地瞭解中國石化在推動能源轉型、踐行綠色發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增強公衆對企業的認同感和信任度。

4.增強了科普工作的社會責任感

科普法的修訂進一步強化了企業在科普工作中的社會責任。鼓勵和督促企業更加自覺地履行科普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科普活動,爲提高全民科學素質貢獻力量。

中國石化的科普探索

中國石化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科普工作,積極發揮中國石化在資源、技術、品牌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開展了一系列的科普活動,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和反響。

1.舉辦系列科普活動

與中國科協共同舉辦的“擁抱‘雙碳’共贏未來”地熱科普公益展,是我國首個地熱科普展;與中國科技館共同舉辦的“一滴油的奇妙旅行”,是我國能源化工領域首個互動探秘科普展,入選“2023 年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以“探秘智慧能源”爲主題,打造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公衆開放日活動,邀請公衆走進企業瞭解生產流程,是國內工業企業規模最大的科普傳播活動。

此外,我們還邀請院士、專家走進大山,走上講臺,開展“院士進課堂”活動,搭建起大山內外學習溝通的橋樑,打通科普“最後一公里”,燃起山裡孩子對科學知識的嚮往。

2.擁抱新媒體,擴大科普內容傳播

充分利用中國石化自有的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中國石化視頻號、石化 V 視、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加強石油石化領域優質科普內容的傳播;打造的“硬漢科普”“石油裡面有什麼”“小戴探秘”等系列科普短視頻,多條科普短視頻全網播放量破百萬;同時藉助直播形式開展科普工作,帶領觀衆直擊勘探四號平臺,生動展現海上平臺工作情況,取得良好傳播效果。

3.充分與各平臺聯合創作優質科普內容

與中國科協聯合舉辦了“千萬 IP 創科普”2024 中國石化科普短視頻徵集活動;與“科普中國”聯合共建首個央企科普 IP 品牌“科普石化”,雙方聯手打造系列優質石化科普作品,同時發佈“科普中國·中國石化科普共創計劃”;與國資小新與其他央企賬號一起積極開展內容共創,提升科普作品的傳播力。

4.出版科普書籍,豐富科普資源

出版了《探尋能源寶藏系列科普讀物》《頁岩氣:石頭裡的“藍金靈”》等科普書籍,進一步豐富科普資源。

5.深化線下合作,打造專業科普團隊

線下,我們與科研院所和重點領域科研人員建立良好聯繫,及時掌握新聞線索,打造專業科普團隊。抓好行業內前沿觀點科普,與行業內院士專家建立良好聯繫,圍繞行業前沿觀點定期約稿,在報紙、雜誌等媒體平臺刊發,確保讀者可以獲取權威性強、可信度高的專業內容。致力於先進科技科普深入淺出,指定部門和人員定期前往科研院所尋找適合製作科普內容的選題策劃,號召廣大科研人員參與內容製作,確保先進科技科普專業性與趣味性並存。

中國石化下一步科普工作展望

面對《科普法》修訂帶來的新機遇,我們將繼續充分發揮中國石化在科普領域現有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和人才優勢,在以下幾個領域重點發力,做好科普宣傳。

開展全國科普月特色活動。在每年 9 月全國科普月期間,結合新媒體、短視頻和報紙、雜誌內容傳播特點,統一策劃一系列主題科普宣傳。媒體平臺之間形成聯動形成矩陣傳播效果,立體展示石油化工行業的發展歷程、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在能源轉型中的努力。

加強重點領域科普。依據科普法加強重點領域科普的要求,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前沿領域以及石油化工安全應急等方面,製作專業且易懂的科普內容。

淨化科普網絡環境。建強網絡科普信息監測團隊,加強對中國石化官方網站、社交媒體等平臺科普信息的審覈,確保內容合法、科學,對虛假錯誤信息及時處置。

加強科普評估與反饋。建立完善的科普工作評估體系,定期對科普活動的效果、受衆反饋等進行評估分析,如開展科普活動滿意度調查、科普知識掌握程度測試等,根據評估結果調整優化科普工作。

在資源共享與合作方面,搭建科普資源共享平臺,整合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各方的科普資源,包括科普場館、實驗室、科研設備、科普素材等,方便各方獲取和使用。促進協同合作,加強組織協調,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科技館等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實現優勢互補,提升科普工作的質量和影響力。

在人才培養與激勵方面,開展科普人才專業培訓,提升他們的科普策劃、創作、傳播等能力,打造高素質的企業科普人才隊伍。加強科普人才激勵,完善科普人才評價體系,增強科普人才的職業歸屬感和榮譽感,充分調動其創作積極性。

在市場培育與規範方面,加強對科普市場的引導和培育,通過市場推廣等方式,激發社會對科普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強科普產品的社會影響力。

我們希望能通過科普,提升公衆對石油石化行業的認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通過科普,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爲行業培養潛在人才,爲建設科技強國貢獻石化力量。

策劃製作

作者丨杜波 中國石化報社副社長

策劃丨林林

責編丨林林

審校丨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