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情擁擠度逼近歷史極值,市場盼增量資金入場

春節假期後,A股“科技牛”行情萬衆注目,資金大量涌入機器人、AI概念題材,截至20日收盤,已有26只個股在2025年翻倍。

科技行情上漲多日,有研報數據表明,雙創指數的交易擁擠度已經逼近歷史高位,儘管長期產業趨勢不改,短期存在情緒回落後大幅分化的隱憂。

科創板是市場各方討論“科技牛”行情的核心焦點。其中,科創綜指(000680.SH)覆蓋97%以上的科創板個股數量與總市值,彌補了科創50、科創100、科創200三支指數覆蓋不到的中小市值個股空缺。近日,鵬華、易方達、華夏等13家公募基金髮行了科創綜指ETF,逾百億增量資金入場後,將如何影響本輪小市值、成長風格的科技行情?

“科技牛”交易擁擠度已達歷史高位

2月20日,AI行情嚮應用端延伸,AI眼鏡概念股爆發,星星科技(300256.SZ)、博士眼鏡(300622.SZ)、傑美特(300868.SZ)、明月鏡片(301101.SZ)、卓翼科技(002369.SZ)等10餘股漲停,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亦反覆活躍,三豐智能(300276.SZ)連續兩個交易日錄得“20CM”漲停,杭齒前進(601177.SH)實現七連板。

進入2025年之後,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焦點事件頻出、機器人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疊加經濟復甦週期,在大盤指數小步上行過程中,科技風格收穫超額收益,AI行情在雲計算、IDC、AI算力、AI應用等各子板塊普漲,人形機器人各個零部件細分領域也不斷被資金挖掘補漲機會。

截至20日收盤,科創200指數、科創100指數年內分別上漲14.61%、12.37%,漲幅位列全A指數第二、第三名。概念板塊方面,機器人、AI大類概念承包了漲幅榜前十名,DeepSeek指數年初至今累計上漲68.43%,領漲兩市;宇樹機器人、雲計算、人形機器人漲幅均超過30%。

若將時間拉長,自“924”行情以來,科技板塊仍表現最優,科創200指數累計上漲73.04%,區間最大回撤約爲21%,將彈性展現得淋漓盡致,累計漲幅也明顯高於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

連續不斷的炒作也提升了科技板塊的交易擁擠度。中泰證券研報提到,A股科技股指數交易擁擠度已達到歷史較高值,雙創指數成交佔比37%,已接近歷史最高值41%(2024第四季度),但仍顯著低於納斯達克(63%)、恆生科技(51%)兩大市場的歷史極值水平。就核心指數估值差異來看,科創50的PE(TTM)達87倍,處於近十年98%分位;創業板指估值有所擡升,PE(TTM)爲35倍,處於過去10年的22%分位數。

“我們認爲節後的行情走勢,與去年9月底的普漲不同,現在更多是市場自發的力量,這和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世界級突破是密不可分的。對比A股和港股1月13日以後走勢就可以看到,如果剔除恆生科技指數的貢獻,到目前爲止港股只漲了不到5%,科技龍頭貢獻了市場主要漲幅。”某國內私募基金投資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說:“從交易角度和估值性價比來說,A股科技股已經進入估值較高階段,中期視角來看,科技持續貢獻收益的趨勢不變,空間取決於增量資金流入規模及市場達成共識的程度。”

科技資產價值重估需增量資金

A股科技行情多在市場風險偏好提升時演繹得更爲充分,已有不少賣方的研究報告,開始討論本輪科技行情能否帶領中國資產的估值重估更上一個臺階。

“A股行情更多是估值提升,是流動性寬裕帶來的行情。增量資金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外資增配,對比全球投資者對A股配置中位數值來看,當前仍處在低配位置,大約還有3個點增配空間達到歷史平均水平,DeepSeek問世增強了中國科技企業的可投資性,因此A股科技仍有望成爲全球投資者增配A股的重要方向。其次是國內機構帶來增配資金。”上述公募人士補充說。

日前,首批13只科創綜指ETF迎來集中發售,每隻發行上限20億員,目前已經募集資金超過100億元,爲科創板帶來的流動性備受市場關注。

相比科創50、科創100和科創200指數,在樣本選取時有所側重不同,科創綜指(000680.SH)更全面的反映了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包括分紅收益的整體表現,包含大、中、小盤股,市值覆蓋度接近97%,幾乎涵蓋了所有科創板上市公司。

此外,科創綜指前十大成分股權重僅23.64%,明顯低於科創50指數的58%;成分股市值中位數約52億元,與更偏向成熟期企業的科創50相比,整體更偏中小盤風格。而年初以來,A股風格以小盤、成長佔優,大盤、紅利排名靠後,科創板小盤股有望在增量資金入場後迎來更多關注度。

國泰君安近期研報認爲,2025年科技主線確立,“人工智能+”可以類比“互聯網+”,伴隨中國AI的突破進展,在實際利率寬鬆週期下,各行各業的新一輪資本開支有望圍繞AI開啓,重視兼具資本開支意願與能力的科技民營企業。

“宇樹機器人和DeepSeek提振了全球投資人對中國科技資產價值重估的信心,在宏觀經濟、產業趨勢、市場資金環境、市場風格變化過程中,當短期情緒推升估值拔升後,市場重心會重新回到產業自身,即業績兌現、競爭格局、行業週期景氣度等等,我們建議投資者適當關注低估值板塊中的龍頭企業,科技行情中基本面容易遭到市場忽視,卻有可能成爲一條‘隱藏主線’。”前述私募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