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 林佳龍籲歐洲把握歷史契機:讓臺成最佳夥伴
取自林佳龍臉書
取自林佳龍臉書
取自林佳龍臉書
透過科技與文化,臺歐關係加速前進。正在捷克訪問的外交部長林佳龍表示,英業達因應車用電子產業發展,決定在捷克擴大產能;鴻海在捷克也僱用5000名員工,期待將此政府對政府的溝通模式,拓展至歐洲其他國家,也期待與歐洲把握住這歷史契機,讓「值得信賴的科技臺灣」成爲歐洲在全球競爭中的最佳夥伴。
由故宮與捷克國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故宮百品及其故事」特展,11日晚間在布拉格盛大開幕,林佳龍與故宮蕭宗煌院長、文化部李遠部長、立法院江啓臣副院長所率領的國會代表團在捷克齊聚一堂,見證文化外交的重要突破!
林佳龍今天透過臉書表示,「From Tech to the Culture!」是今年「歐洲臺灣文化年」的主軸。結束故宮特展開幕儀式後,我特別前往布爾諾(Brno),走訪臺捷兩國合作的「先進晶片設計與研究中心」以及臺灣科技廠英業達與緯創,瞭解兩國科技合作的機會與挑戰。
他說,布爾諾距離捷克首都布拉格僅2小時車程,雖然人口只有40萬,卻有多達6萬名大學生,是名副其實的大學城。這股青春能量也滋養了科技創新,爲臺灣半導體設計與科技業在此紮根提供沃土。
首先,林佳龍來到布爾諾理工大學,這裡是臺捷合作旗艦計劃—ACDRC的落腳點。在捷克與德國、波蘭有望共構「歐洲晶片三角」時,臺灣也輸出經驗,協助捷克培育菁英人才,擴展我國在半導體生態圈的影響力,同時增進雙邊的經濟與民主韌性。
林佳龍感謝布爾諾理工大學副校長暨ACDRC計劃主任荷力(Radek Holý) 教授及團隊的親切接待。並親自走訪晶圓設計教室與半導體實驗室,深入瞭解計劃成果。在交流中,雙方都提到AI科技可能成爲下一階段的合作重點,期待臺灣的「AI新十大建設」能與捷克對接,拓展半導體之外更寬廣的合作空間。
隨後,他拜訪了英業達與緯創。兩家企業一致指出,捷克地處「歐洲心臟」,交通便利又具備優秀人才,正是他們在2006年前後相繼投資落腳的關鍵。如今,已爲捷克創造超過1200個就業機會。
林佳龍指出,兩家臺廠近期好事連連,英業達因應車用電子產業發展,決定在捷克擴大產能,新廠即將落成;緯創則榮獲Pluxee「最佳企業僱主獎」,並獲捷克外商投資協會(AFI)頒發「重大投資成就獎」。
此外,鴻海在捷克也僱用5000名員工,長年名列捷克出口企業前三名。臺灣科技業對捷克的貢獻,已獲得當地廣泛肯定。
林佳龍表示,透過與企業的對話,他也瞭解他們投資捷克的機會與挑戰,並期待透過臺捷政府的溝通,協助企業排除障礙,並將此政府對政府的溝通模式,拓展至歐洲其他國家。
他認爲,科技與文化如同馬車的雙輪,驅動臺歐關係向前邁進,這也是「經濟外交」與「價值外交」的具體實踐,在全球供應鏈重組、打造「非紅供應鏈」的關鍵時刻,我們期待與歐洲把握住這開創繁榮的歷史契機,讓「值得信賴的科技臺灣」(Trusted Technology Taiwan, 3T) 成爲歐洲在全球競爭中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