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荒謬時代的莊子與卡謬

西方民主政治歸結出人類左右兩端選擇之理念競合,不論多黨政治或者兩黨政治,其實都在於透過政黨所屬左右兩端之理念,試圖說服民衆,爭取選票,正如同古希臘人直言辯論術乃是一種說服術,並非陳述真理。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惠施質疑,妻與莊子共住,養育子女身老而死,不哭就算了,還敲着瓦盆唱歌,太過分了!莊子卻說出宇宙循環生死學。

法國小說家阿爾貝.卡繆(A.Camue, 1913-1960)父親是阿爾及利亞的第二代法國移民,母親是西班牙移民。他在一九四○年納粹德國佔領法國後,從阿爾及利亞來到這個陌生祖國,往後他在法國認識沙特、梅洛龐帝等人。《異鄉人》完成於法國抵抗運動期間,出版於一九四二年,起初不獲好評,一九五七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主題爲「荒謬」,被評爲二十世紀最重要小說。

作者以第一人稱敘述主角所發生的事情,開頭是驚人地提到:「今天,媽媽去世了。或許是昨天,我不知道。」至親之人的死,他卻記不清楚日子;出殯途中,送殯人問他母親幾歲,他也不清楚;下葬時未掉淚,葬禮後過着正常生活,依然與女友正常約會。在一次出差期間捲入一場愛情糾葛,意外殺了一位阿拉伯人;法庭上以他在母親葬禮上並未掉淚、缺乏道德意識爲由,判處死刑。他沒有抗辯,無所謂,神父要他悔過,他開始拒絕,最終崩潰,激烈質問傳統道德觀。

正如同卡謬所言,當自覺到世間荒謬,才初次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卡繆閱讀卡夫卡《城堡》(The Castle,1926)評爲一部「荒謬」主題小說,其「荒謬」來自於「鄉愁」。卡謬又何嘗不是離開了阿爾及利亞,才初次意識到故鄉的存在?正因爲這種意識,他細膩的描述了汗水、海洋以及令人目眩的陽光,初次感受到存在。

《羅生門》拍攝於二次大戰結束後五年,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竹林中》,導演黑澤明獲得第十二屆威尼斯金獅獎、奧斯卡榮譽獎。劇情描述滂沱大雨下,和尚、樵夫在破敗的城門下避雨,乞丐最後進入;兩人正談論衙門傳喚命案作證內容,乞丐插嘴詢問。案發於武士與妻子遠行,妻子被強盜綁架、姦殺,武士莫名去世,他們倆人各自看到案情一部分,從自己立場發表證詞。導演沒有交代結局,一團迷霧。

《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段話提到人心危殆難測,道心幽微難明。只有專心體察,方能掌握中道。這段話是儒家政治哲學精要,期許聖明天子專致一心,相應於民。先秦原始儒家主張居仁由義,守於中道;孟子更擴充爲民貴、君輕、社稷次之。

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八十年前的卡謬、芥川龍之介,都指出自身所處時代的荒謬。今天,國際局勢與國內政局渾沌何嘗不是一大荒謬?爲政者或當允執厥中,民衆更應洞悉偏於兩端之悖繆。

(作者爲亞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