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好的教育應像好的音響設備

一個好的音響一定是全域的,「全域」乃是指可以應付低頻率的訊號,也可以應付高頻率的訊號。鼓聲就是低頻率的,女高音則是高頻率的。不好的音響對於極高的高頻和極低的低頻,音效可能失真。

國內有很多孩子生長在經濟不錯且父母教育程度很好的家庭裡,孩子即使不夠聰明,也會有父母教他。父母也有經濟能力替他請家教,或將他送到補習班。這種家庭的孩子在學業上不會有很大的問題。但有更多的孩子生長在經濟狀況不好,父母教育程度又不高的家庭,這些弱勢孩子在學業成績上無法和都會區孩子相比。

我們可以從會考成績來比較,歷屆教育部都不願意公佈各城市及鄉鎮的國中升高中入學考試成績分佈。目前國中升高中,任何一個科目拿C就表示待加強。以全國而言,英文和數學拿C的比率,分別是廿八點○八%和廿六點四九%,可是很多偏鄉國中拿C的比率高達六成以上,可見我國教育的城鄉差距有多嚴重。

我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小學沒有因材施教,也沒有把關制度。

孩子沒有學會分數的加減乘除,學一元一次方程式時就會錯誤百出,更不要談二元一次方程式了。至於英文,如果孩子搞不清楚be動詞,就寫不出正確的英文句子;十二種時態的不同,很多孩子也搞不清楚。若回家後父母無法教他們,孩子沒有家教、也無法進補習班,那麼只好上課時鴨子聽雷。小學升國中不需要經過考試,所以這些糊里糊塗小學畢業的孩子,仍然可以進入國中就讀。

要幫助偏鄉孩子,我們必須要有一套特別的做法。首先,我們必須注意孩子在某一門課的進度到達了沒有;比方說,孩子有沒有學會正負數加減?沒有學會正負數加減,就不必教他一元一次方程式了;然後,若基本的一元一次方程式都不會解,也不必教他二元一次方程式了。

對於不夠聰明的孩子,如果要求他解難題,只會使他失去對學習的信心,甚至對學習也沒了興趣。對偏鄉里不夠聰明的孩子而言,教育的目標是讓他們有最基本的學識,不見得要會解難題。最重要的是要使他們對學習有興趣,將來可以在社會上立足。

博幼基金會就是根據這兩種基本的理念幫助弱勢孩子,我們收的孩子必須功課不好,而且來自低收入家庭。在最近一次的會考中,博幼學生數學拿C的比率是廿五點四五%(全國廿六點四九%),英文拿C的比率是卅點九一%(全國廿八點○八%)。由此可見,博幼基金會的確幫助了衆多偏鄉弱勢孩子。博幼的畢業生沒有一位是中輟生,也沒有一位後來依靠打零工維生。

可以說,我們的教育制度比不上一個好的音響,因爲我們幾乎忽略了低收入階層,這是國家該檢討的。

(作者爲清大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