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氣盛 定期定額參一腳

圖/美聯社

科技基金近一個月績效前十強

美國陸續與各國關稅談判,尤其已與大陸達成短暫停火協議,近來科技股漲勢氣勢如虹,投信法人指出,MSCI世界科技類股指數近一月大漲逾二成,但美債遭降評、殖利率上升壓力,成爲當前最大不確定性。根據Lipper統計,境內外全球及單一市場或地區的科技型基金近一月績效表現亮眼,前十強產品皆有15%以上報酬。

Barclays CIO調查顯示,企業預期將5%~10%的資訊科技支出用於AI應用的比重,已自去年上半年的15%上升至目前的25%。換言之,AI應用需求已然浮現,未來在百花齊放的態勢下,AI受惠股將愈趨多元。

瀚亞投信海外股票部協理王亨表示,市場情緒已迴歸中性,跌深反彈行情短線已告一段落,科技企業財報對未來展望並不悲觀,短線上川普政策、美債殖利率、聯準會政策等皆可能影響市場情緒;但AI中長期多頭趨勢仍將延續,今年也將是生成式AI投資回報的元年,可逢低或透過定期定額方式佈局科技型基金。

野村e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認爲,在已知的利多利空拉扯、及鄰近90天豁免期屆滿的不確定性下,預期第三季將進入大震盪格局,須做好心理準備,但即便大盤震盪,從基本面出發的個股仍有不少好的投資機會,基於美國政策風險前提,有三大選股方向,即大者恆大、已在美國設廠or技術能力強可吃大陸市場、高度成長且規格升級型產業(例如AI相關)。若下半年盤勢拉回或大震盪,可考慮逢高分批獲利了結,但切記不要空手,保留戰力佈局2026~2027年的長多部位。

臺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強調,川普政策不確定風險仍高,後續可能還有半導體專項稅,加上聯準會仍在觀察政策不確定下對經濟與通膨的影響,對今年是否降息以及幅度仍不鬆口,政策不確定下,股市難吸引長線資金,企業也無法做出投資決策,基本面恐將缺乏利多。考量融資明顯下滑,外資空單減少,及預期3~5月企業營收向上,將有機會延續4月下旬以來跌深反彈行情,科技股受惠AI龐大商機,仍將是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