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獲利佳 成美股領頭羊

美股與泛科技業2025年預估獲利成長率

隨着暫緩關稅的期限將至,目前僅有英國達成關稅協議,其餘國家都尚未與美國取得共識。投信法人表示,企業獲利成長下修已暫停,科技類股更是下修幅度最小的產業。同時,受惠於半導體、軟體及通訊服務等獲利表現良好,下半年科技類股評價面上仍有上漲空間,科技類股仍爲2025年獲利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統一全球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郭智偉表示,雖然關稅政策對經濟及企業獲利造成壓力,但主要的下修皆已在4月反應,標普500指數的估值已修復至合理水平。根據美銀美林資料,2025年標普500指數預估獲利成長率有機會實現高個位數成長。整體而言,美股獲利仍由科技類股驅動;其中半導體獲利成長率預估有望上看36%,其他相關產業預估獲利成長率則介於13%~18%之間,這些板塊均具備實現雙位數成長的潛力。

郭智偉認爲,下半年科技仍是產業成長核心,尤以軟體及AI相關供應鏈爲主軸。另一方面,受中美貿易局勢影響,AI供應鏈正積極轉往中東市場,此舉帶動該地區在人工智能、雲端運算的發展,有望成爲下一波成長動能。

凱基雲端趨勢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表示,AI技術的快速落地正在重塑全球商業模式,具備關鍵技術的公司將有機會在這波浪潮中脫穎而出。尤其生成式AI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且在整體科技投資支出中的佔比也持續上升,預計2028年,企業在生成式AI投資佔比有望突破雙位數,顯示生成式AI不僅市場規模擴張,更逐步轉爲企業重要的投入項目之一。對企業而言,生成式AI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未來商業競爭的關鍵驅動力。

馮紹榮表示,隨着AI伺服器等基礎建設持續擴充,帶動相關硬體供應鏈穩定成長;AI軟體應用則蓄勢待發,有望在需求引爆時具備快速成長的潛力。操作策略上,建議優先佈局財報展望佳且評價已大幅修正的軟硬體類股,並看好AI應用軟體、價值浮現產業與基本面穩健的個股。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在關注AI發展的同時也需留意川普政策動向,目前關稅戰已降溫,惟不確定性仍存,但川普也積極推進「大而美法案(OBBBA)」,包含延長減稅、擴大投資抵減、資本支出費用化等,冀望能在國慶日前通過,高盛便認爲這項法案將非常有利於科技股,就企業獲利看,2025年史坦普500指數中科技股企業獲利將成長17.9%,是11大類股中最強勁者,具基本面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