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星“創”未來

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斯泰蘭蒂斯長沙研發中心啓幕現場。單位供圖

星沙大地,創新已然成爲最鮮明的底色。

在2024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名單中,長沙縣位列第4位,較2023年上升一位,穩居中西部第一。

硬核的成果,躍升的數據,勾勒出長沙縣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壯闊圖景。“十四五”以來,長沙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融入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佈局,加快推進科技強縣建設,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從全球工程機械巨擘的“鋼鐵森林”,到鬆雅湖畔的“數字漣漪”;從大力實施“4710”創新躍升行動,到“兩城一灣一基地”重構區域創新生態,星沙,正構建起協同創新矩陣,書寫着全鏈產業新質賦能、全域科創“新”潮迭起的精彩答卷。

活力涌流 創新主體動能澎湃

7月1日,全長873米的成渝中線高鐵伍家灣隧道項目貫通。長沙經開區企業湖南藍海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掘進支護一體機組大顯身手,成爲推進工程進度的利器。

“這臺裝備完全由我們自主研發,目前在全國隧道施工裝備中處於領先地位。”藍海智能副總經理馮懷介紹,掘進支護一體機組集合了掘進開挖、支護、噴漿、拱架安裝、錨杆作業等功能,是自主研發的拳頭產品,可開展隧道全循環施工,讓隧道掘進、噴漿支護、出渣實現平行作業,一個施工循環最快可8小時完成。

在科技創新的大潮中,星沙企業挑大樑、唱主角的作用日益凸顯。

如何培育更多“硬科技”企業,推動更多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成長空間大的企業投身科技創新,長沙縣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加速構建“鋪天蓋地”“頂天立地”的科技企業集羣。

着力實施高質量創新主體培育行動,按照“分類指導、梯次培育、重點突破”的思路,長沙縣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上市企業-科技領軍企業”五級梯次培育庫。

如今,星沙正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5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33家,位居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4位。

平臺賦能 創新成果加速轉化

在縣區,“工程機械之都”深厚的產業積累,成爲企業創新的動力之源。

今年5月21日,斯泰蘭蒂斯長沙研發中心正式佈局長沙經開區,聚焦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技術,年投入超1億元,匯聚2000名高端研發人才,帶動上下游投資將超10億元。

“看中了星沙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和豐富的人才資源。”斯泰蘭蒂斯集團全球執行總裁奧利弗介紹,目前,整車集成實驗室及對標實驗室已投入使用,針對十餘款海外車型進行研發測試,真正實現“長沙研發,全球應用”。

同樣瞄準縣區先進製造業集羣產業優勢,麥格米特全球研發中心去年落地長沙經開區,建設了測試樓及研發生產大樓,佔地面積達200餘畝,一年多時間,研發團隊成員1200人,致力於電力電子部件軟件開發測試,打造華中最大測試實驗室,力爭全球領先。

一個個科創大平臺不斷建設完善,成爲促進“兩鏈”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載體和加速器,也將爲長沙縣搶佔科技制高點、催生高新技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關鍵支撐和發展動能。

這些年,長沙縣着力培育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國家級、省級孵化器和衆創空間,“兩城一灣一基地”加快建設,成功引進西安交大錢學森產業創新中心、湖南大學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等一批高能級研發中心(總部)。中偉全球科創中心等納入長沙市2024年十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清單。2024年,全縣新增市級以上科技研發平臺83家,新增企業研發中心16家。

以創新平臺爲支撐,星沙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奮力將科技創新的“最大潛力、最大優勢”變爲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關鍵勝勢”。

厚植沃土 創新之樹枝繁葉茂

走進長沙苗朵夏彤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一款款工程機械零部件被整齊排列,經過創新設計後,變得結實耐磨……2024年,湖南大學博士何海濤拉起創業團隊,投身縣區製造業沃土之中,企業短短一年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以“硬核科技”爲工程機械行業補鏈強鏈、降本增效提供新路徑。

如今,星沙積極構建創新生態,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沃土,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已轉化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增量。

長沙縣先後出臺《長沙縣“科技創新提升行動”2025年工作方案》《長沙縣科技創新賦能攻堅實施方案》《長沙縣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十大行動方案》,分解重點任務,推進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集聚區建設,全域佈局、整體推進科產深度融合。

圍繞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總體佈局,優化頂層設計,強化系統思維,緊扣縣區“358”產業體系,大力實施“4710”創新躍升行動,在項目、平臺、人才等方面構建覆蓋科技工作全領域、科技創新全鏈條、科技資源全要素的新機制。

在“陽光雨露”滋養下,一批科技成果加速嵌入產業鏈供應鏈,不斷爲長沙縣重點產業賦能,促進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星沙,正用科技創新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釋放更加澎湃的發展動能。(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