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春雨潤沃野——成武縣秦田莊村農資服務中心助力鄉村振興見聞
近日,在成武縣汶上集鎮秦田莊村的農資服務中心,一場別開生面的“泥土課堂”正在火熱進行。農技專家手持青翠的麥苗,向圍坐的農戶們詳細講解返青期管理要點:“追肥要抓準墒情,防蟲需結合氣象預警……”
“一站式”平臺打通服務末梢。這座佔地2000餘平方米的服務中心,是成武縣423個農村綜合服務樞紐的縮影。走進倉儲區,標準化貨架上分類碼放着1800噸化肥、450噸良種和30噸農藥,智慧管理系統實時更新的庫存數據,爲春耕備足“糧草”。
“過去買農資要跑三四個地方,現在在家門口就能配齊,還能預約無人機飛防。”種糧大戶周長庚笑呵呵地說,“以前施肥全憑老一輩傳下來的土辦法,去年農技員帶着測土儀下地,缺什麼補什麼,一畝地少用20斤化肥,收穫反倒比以往多了兩成!”
服務中心創新構建了“三大服務矩陣”:農資配送中心採用“聯合採購+直供到田”模式,爲周邊3個鎮35個村的近5萬畝耕地降本增效;農機服務中心配置了免耕播種機、籽粒收割機等智能農機,實現了從播種到收穫的全鏈條託管;技術服務中心則化身“田間研究院”,每年開展技術諮詢3000餘人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12人。“去年小麥赤黴病預警及時,專家指導我們提前進行飛防,小麥畝產增加了10%。”農戶李秀蘭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科技爲現代農業插上了翅膀。在汶上集鎮黨樓村的麥田裡,10餘架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霧化藥劑均勻地灑向試驗田。一臺無人機每天的作業面積可達700多畝,效率是人工的30多倍。土壤墒情監測儀實時回傳數據,哪個地塊缺水缺肥一目瞭然。與省農科院合作建立的試驗示範基地裡,水肥一體化等12項新技術正在推廣應用。
春風拂過青青的麥田,當科技的春雨浸潤每一寸沃土,鄉村振興的豐饒圖景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開。
菏澤日報記者 仝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