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BOXFUL白皮書揭2025年電商進入「物流決戰期」
BOXFUL臺灣區總經理陳冠宇建議,在「物流決戰」趨勢下,若要滿足蝦皮或各家電商越來越複雜的出貨效率要求,並提供相對具競爭力的運費價格,以及能有一套系統能即時掌握庫存狀況,可考慮尋求第三方電商倉儲夥伴的協助。以技術整合性較高的BOXFUL電商物流系統爲例,串接蝦皮、品牌官網及多個開店平臺,一站同步所有訂單庫存,並累積豐富B2C、蝦皮及各統倉出貨經驗,協助品牌電商能應付各種不同的出貨需求,並享有規模經濟的成本紅利,滿足越來越複雜的全通路電商營運需求,讓品牌能從日常庶務中解脫,專注於業績成長事宜。
隨着蝦皮店到店的積極拓點及「隔日到貨」服務的推出,成功超越全家,成爲消費者第二大超取通路,這顯示蝦皮正持續瓜分傳統超商的市場份額,對既有的競爭格局造成衝擊。值得關注的是,在超取市場競爭白熱化的同時,宅配服務的需求也逆勢上揚,市佔率從2024年的40.9%增長至44.7%,反映消費者對於送貨到府便利性的需求日益提升。
在電商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到貨速度的快慢不再只是加分選項,而是消費者心中不可或缺的「標配」。根據最新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於「快」的認知也因商品而異,在一般網購情境下,高達43.5%的消費者期待商品能在2天內到貨,顯示隔日到貨已是普遍預期。然而,若商品標榜快速到貨,超過六成的消費者則認爲應在24小時內送達,甚至有20.8%的人期待12小時內到貨。這也反映出市場正朝向「主動的即時需求」與「被動的平臺引導」雙軌發展,即便部分商品非急用,消費者也因平臺預設的快速到貨服務而選擇使用。
另外,「免費」仍是主流期待,特別是對於24小時到貨服務,高達62.9%的消費者不願支付額外費用。然而,當到貨時間縮短至12或6小時等「極速」服務時,消費者付費的意願則明顯提升,這顯示消費者將24小時到貨視爲免費的基本服務,而只有極速到貨才能說服他們支付額外的溢價。
今年酷澎、淘寶等新興電商的強力競爭,以及統一集團入主PChome、Yahoo等市場變動下,電商平臺的通路版圖正經歷一場激烈的殊死戰。在各家電商激烈廝殺之際,蝦皮仍以79.2%的佔比穩居電商霸主地位,領先第二名的Momo將近20個百分點,穩坐C2C龍頭。然而,B2C市場的排名變動更爲顯著,Momo仍以60.4%穩坐B2C冠軍,PChome 雖然維持亞軍地位,但佔比卻從44.8%驟降至33.4%;而酷澎則成功搶市,佔比增長至27.2%,排名超越實體通路躍升至第五名,成爲少數佔比成長的平臺。此外,淘寶也因免運策略奏效,排名微幅上升並超越團購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