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不留電話照樣博得信任 信義房屋唐德軒像極「解憂雜貨店」
從事不動產經紀人,取得相關證照並不容易,信義房屋和平西路店經理唐德軒入職前就做好準備,甚至「多考」了地政士證。 圖/信義房屋提供
還沒入職就考到不動產經紀人、地政士雙證照,信義房屋和平西路店經理唐德軒踏出第一步,就超前別人好幾年。他畢業自臺北教育大學,但不打算走上教職,當兵期間就提前準備,順利考取資格證照,成爲同儕眼中「還沒入職就跳級」的新人。工作後曾遇到一位不願留下聯絡方式的客戶,多次來電洽詢買房,後來逐漸將他當成傾訴對象,像極了「解憂雜貨店」。
唐德軒說,自己想要的是一份能累積、能深耕的工作。觀察不同業態後,他選擇了房地產,並投入準備考取證照。由於已有專業基礎,入職第一天他不需參加初階課程,而是直接到店展開實戰。
有次,一位年近八十的奶奶打電話詢問賣屋,拒絕留下任何聯絡方式。每通電話往往超過一小時,卻沒有後續可追,其他業者多半選擇放手,只有他一次次接聽、耐心解說。「我從沒想過要停損。」
原來奶奶照顧失智的丈夫與中風的兒子,家中沒有太多後援,只希望能從五樓換到一樓,方便行動。她戒心極強,但在唐德軒長時間的傾聽下,慢慢建立起信任。他除了帶看,還提供換屋與財務上的建議。有時電話那頭傳來的,已不是詢問房屋,而是傾訴生活的壓力。最終,他幫她完成搬家,讓這段關係有了真誠的結尾。
入行兩年多,唐德軒就選上店長。帶領團隊之初,他坦言,最困難的是瞭解每個人的動力來源。有些人追求收入,有些人重視成就,但靠目標壓力很難讓每個人都前進。他選擇從提升能力下手,訓練同仁在開發、銷售、客服與專業知識上更穩健,讓每個人都能有一套清楚的方法。
他整理出一份「武功秘笈」,把自己累積的方法條列化,讓店內無論資歷長短,都能參考應用。有些同仁努力付出卻績效低迷,他便導入系統化作業模式,設計銷售報告模板,避免同仁投入很多時間,卻難以換得對等成果的方向上耗費心力。他將每位同仁當成專案個案追蹤,設定目標與節點,幫助他們打怪升級,最終站上能獨當一面的位子。
「客戶覺得你好,纔是真的好。」唐德軒說,服務不能只是自我感動,而是設身處地理解對方的需求與難處。從第一線接觸客戶,到如今帶領團隊,他始終認同信義房屋「以人爲本」的精神,因爲無論是成交還是管理,關鍵始終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