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頂大還不夠?臺大生不解「1情況」會被質疑洗學歷 網:往高處爬很合理
大學生示意圖。圖/AI生成
即使在研究所階段,不少學生仍面對「學歷出身」帶來的無形壓力,在就讀研究所的學生中,也依照不成文的規定分爲「混血」和「純血」。近日有學生在社羣平臺分享心得,指出在不少人眼中,若非一路就讀頂尖大學,大學畢業後才考進頂大研究所,就會被視爲是「洗學歷」,令他感到十分不解。
一位臺大學生近日在Dcard發文,提出「怎樣纔算是洗研」的疑問。原PO指出,若非臺大畢業的大學生考上臺大研究所就會被視爲「洗學歷」,那爲何考進哈佛、麻省理工的學生就不會遭到類似質疑?他進一步猜測,是否是因爲臺大研究所相對好考?還是部分「純血」的臺大學生無法接受自己被後來者追上?最後更語帶不解地反問:「如果都不是的話,那黃仁勳研究所考上史丹佛也算是洗學歷囉?」
貼文發佈後引起一陣討論,不少人坦言自己就是「洗學歷」的一員,「看你自己覺得賽感重不重阿,覺得是賽上來的,就可以說是洗研洗上來的,像我就是」、「我絕對是洗,從私立歷史系洗上國立科大管理相關研究所,再洗上頂大另外一個系的博班,罪孽感很重」、「就我啊,學測考不上頂大出來洗學歷。研究所還是考不上臺大去了英國。洗好洗滿」。
也有人指出,即使考上國外名校出國深造,也不代表能擺脫「洗學歷」的質疑:「誰跟你說不會,臺大考上國外名校一樣被嘴洗學歷,上次那個臺大上哈佛碩就被嘴超慘」。
不過多數留言皆對「考上更優學府卻遭到批評」的現象感到不解,表示「嘴混血的就不要去國外當混血仔」、「很多純血考輸混血,會在意的純血是怕被混血追上吧」、「人往高處爬根本超級合理,一次考試失利就要一輩子待在底層?混口飯吃而已,都是打工人就不要分那麼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