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公共負擔 領福利難獲綠卡 將退休者嚴審

國務院頒佈新令,要求發出簽證時須考慮申請人可能成爲「公共負擔」,對接近退休年齡者影響重大。圖爲美國領事接受哥倫比亞人申請簽證。(美聯社)

川普政府重新擴大移民法「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考量範圍。國務院5日發出電報,下令美國駐全球各地使領館依據移民法中所謂「公共負擔」條款,廣泛執行簽證申請審查的新規定,拒絕向可能依賴公共福利的申請人發放簽證;即將退休者申請簽證將面臨特別嚴格的審查,審查內容包括他們的就業前景以及退休後能否「自食其力」。

與此同時,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3日已提出監管法規草案,準備大幅擴大「公共負擔」定義,但凡使用過任何形式公共福利援助的人,都將更難申請到綠卡。

「公共負擔」一詞是用來判斷個人是否可能依賴政府援助。「移民和國籍法」允許領事官員以「公共負擔」爲由拒絕申請人入境,申請綠卡能否獲准也需考慮「公共負擔」。

川普總統2019年首屆政府即曾擴大「公共負擔」定義,將公共福利廣泛納入「公共負擔」考量範圍內。該擴大措施後來受到法律挑戰,部分內容被阻止,之後被拜登政府撤銷。拜登政府2022年修訂規則,將「公共負擔」的福利考慮範圍,侷限在現金援助和長期機構護理,將「非現金福利」如糧食券(SNAP)、婦幼營養補充計劃(WIC)、白卡、住房券等排除在外。

福斯新聞報導,國務院5日向全球使館發出指導意見,指示領事官員拒絕向可能依賴任何公共福利的申請人發放簽證,並權衡包括健康狀況、年齡、英語水平、財務狀況,甚至長期醫療需求等在內的各項因素。國務院官員向福斯新聞表示,「美國納稅人被拜登政府災難性的開放邊境政策挾持多年,川普政府終結了大規模移民時代。」

國務院電報指出:「自力更生(self-sufficiency)是美國移民政策的長期原則,造成『公共負擔』不予入境的理由已存在移民法逾百年。」新指南根據川普總統行政命令制定,旨在確保「納稅人資助的任何福利都不會流向不符合資格的外國人」。

該指南還提到,「長期住在機構(例如療養院)每年可能花費數十萬元,應考慮會造成『公共負擔』。」顯示即將退休長者申請簽證,將面臨特別嚴格的審查。

USCIS於3日將有關「公共負擔」的新規草案提交至資訊與監管事務辦公室(Office of Information and Regulatory Affairs)審查中。擬議規則全文尚未公佈。

移民律師警告,川普政府新規定推翻拜登2022年政策,不再將「非現金福利」排除在「公共負擔」考慮範圍外。一旦新規實施,曾經使用任何形式公共福利的人,都將更難獲得永久居留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