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家人就能讀醫學系?她不滿僑生室友直呼「命很賤」 網見貼文:種族歧視

一位醫大生髮文抱怨,自己對校內的僑生觀感不佳,尤其是同宿舍的緬甸籍室友,原PO不只對她的生活習慣感到不滿,更看不慣她憑藉僑生身分,不用參與臺灣升學考即能就讀醫學系。學生示意圖。圖/AI生成

以偏概全?一位醫大生髮文抱怨,自己對校內的僑生觀感不佳,尤其是同宿舍的緬甸籍室友,原PO不只對她的生活習慣感到不滿,更看不慣她憑藉僑生身分,不用參與臺灣升學考即能就讀醫學系,直呼「看緬甸室友讀醫學系覺得自己命很賤」。貼文發佈後,也引起網友討論。

「我讀某醫大,這間學校的僑生福利超級好,好到臺灣學生像次等公民。」一位網友近日在Dcard發文,表示學校提供給僑生的資源相當優渥,並推測或許是學校有保障僑生的住宿資格,所以在校內遇到他們的比例特別高,「到處都是東南亞、中東面孔,宿舍公共交流空間一半以上的時間都被他們佔據,走廊聽到的異國語言比中文還多,觀感很差⋯⋯」。

不過最讓原PO難以忍受的,是和一名緬甸籍僑生共用宿舍所帶來的困擾,「她上完廁所不洗手、三天洗一次澡、常煮很難聞的緬甸菜、講電話看影片不戴耳機⋯⋯。」除了生活習慣不同,她也對緬甸室友的就學背景表達疑惑,原PO指出,室友就讀醫學系,但她「沒考臺灣升學考(聽說緬甸也沒有統一的升學考)、沒有從臺灣移民去緬甸的家人,這樣就能讀臺灣醫學系會不會太扯了啊?搞得好像臺灣那些拼死拼活擠醫學系的學生都是小丑。」

原PO進一步補充,室友「幾乎沒在讀書」,「每天在宿舍就是看影片、講電話,很多課也根本沒去上,這種讀書狀況就算是天才也考不上臺灣醫學系好嗎?」她更對醫師的專業與衛生觀感表示擔憂:「還有這種衛生習慣,以後在臺灣當醫生有人敢看嗎?」

貼文曝光後,有部分網友認同原PO,「僑生有時候的確給人觀感不好」、「雖然說出來可能被炮,但僑除了一些真的很屌的,甚至比臺灣的都還強不少,其他一堆僑根本不懂爲什麼他們能上這個系」、「厲害的僑生根本不會來臺灣,看一堆靠加分來臺灣的僑生就覺得很爛」。

但大部分網友皆對她的態度感到不解,喊話原PO不要以偏概全,「那種單一個案就對某一族羣的人貼上負面標籤,基本上就是種族歧視」、「我認識臺大醫的僑生學妹拿書卷喔!主要還是個人問題」、「理性討論而非延伸到種族,這樣跟留學生在國外被歧視的感覺很像」、「緬甸怎麼可能沒有統一的升學考,我那一屆全國可以上大學的升學率才34%,緬甸的醫學也是當地的第一志願,超級難考」、「我遇到的僑生都很認真人也很好,甚至很多成績比一般生好,聽說還有別屆拿過書卷,很明顯自己嫉妒心作祟就想一杆子打翻一條船啦。啊我相信考得上醫學系的根本不會在乎別人怎麼進來的,反正我是不在乎」。

對於僑生來臺就讀大學的制度,也有人親自說明,其實並非是他們「搶走名額」。一位僑生在留言分享自身經歷,表示高中畢業的僑生來到臺灣後,需要先統一到先修班上一到兩年的臺灣高中課程,再和全臺灣的僑生競爭,包括香港,馬來西亞,緬甸,印尼,日本等等,之後學測排下來的排名越靠前的人就可以優先選擇學校和科系。

該僑生也指出,大部分的大學爲了國際化發展,通常會開放一部分科系的名額給僑生,但並非所有科系任意挑選,而且每個科系只開放1到5人左右,醫學牙醫之類只開放1、2名額,其他系相對寬鬆3至5人,若是學測成績排名第一,就可以第一個選擇有對僑生開放的大學和系所,之後第二名選擇,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