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發現 西安挖出1300年前壁畫墓

大陸考古人員近年在西安西郊相繼發掘魏晉至明清時期墓葬共1200多座,發現一座長斜坡墓道雙天井磚室壁畫墓,爲唐長安城西郊目前發現的最早壁畫墓。圖爲康比比墓出土的鎮墓獸組合。(中新社)

大陸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指出,從2021年至2022年,考古人員在西安西郊蓮湖區棗園街道三民村、陳家寨、灃東新城三橋街道賀家村等地,相繼發掘魏晉至明清時期墓葬共1200多座,進一步豐富西安西郊歷史時期的考古學資料,完善該區域從魏晉、十六國、北朝、隋唐、宋金到明清各朝的墓葬演變,尤以隋唐時期的墓葬考古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發現。

而在賀家村墓地則發現一座長斜坡墓道雙天井磚室壁畫墓,總長不足15公尺、深3.3公尺,使用石封門,甬道及墓室繪製壁畫。根據墓誌銘記載,墓主康比比,或爲粟特人,葬於開元四年(西元716年),爲唐長安城西郊目前發現最早壁畫墓。

其中墓室東壁的樂舞場景清新悠閒,人物間的排布錯落有致,正中欣賞樂舞的胡人女性形象極有可能爲墓主人,在以往的唐墓壁畫中少見。據介紹,關中地區開元前期壁畫墓發現極少,學界對於該時期的壁畫布局不甚瞭解。觀察該墓部分壁畫內容同期少見,分佈位置特殊,體現出唐玄宗規範喪葬制度之前壁畫存在的多樣性,爲神龍至開元晚期的唐墓壁畫演變提供實證資料。

此外,三民墓地發掘西晉至隋唐時期中小型墓葬280多座,並以唐代宮人墓地爲本次考古重要收穫,當中的宮人墓共計57座,可分爲9排。據中新社報導,隨葬品以陶罐、壺爲主,部分墓葬見有貝殼、銅鏡、玉石飾品和黛板等女性妝扮用品。這批墓葬形制與葬俗一致,排列有序,顯然經過嚴謹規畫。

結合以往在此地西南發現的唐太宗、高宗及中宗時期的宮人墓誌推測,此次發現的墓葬應系唐初宮人墓,也是首次發現唐代宮人墓地東兆溝,明確墓葬排列方式,進一步確定宮人墓地的分佈範圍及其埋葬序列。

而陳家寨墓地在2年共計清理有北朝隋唐時期中小型墓葬581座、金代墓葬2座,出土文物約有1500多件組,共跨越北朝隋唐近500年曆史,爲釐清隋唐之際的中小型墓葬的演變規律、葬制葬俗等提供寶貴的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