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5年的媽媽走了,百萬醫療理賠金居然要繳遺產稅?很多人第一次遇到
圖/pixabay
文/R姐財富方舟-廖嘉紅
「媽媽抗癌5年,最後那4個月幾乎都在病房度過。」
兒子回想,當時醫生還說,等轉移控制住就能出院。沒想到,出院前夕的感染竟是最後一根稻草。
辦完喪事,他聯絡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死亡理賠
🔹住院醫療理賠
🔹癌症住院理賠
他心想:「這些理賠金應該都免稅吧?畢竟是媽媽辛苦留下的保障。」
🚨直到國稅局來電提醒:
✅死亡理賠:要保人和被保險人同一人,且有指定受益人,免列入遺產稅。
✅但住院與癌症理賠:受益人是媽媽本人,雖然過世後才核付,錢轉給繼承人,依法算遺產,要課稅。
他整個人愣住了。
原來,保險金的性質不同,結果也完全不同。
📌很多人以爲「保險金都免稅」,其實法律非常清楚:
保險法第112條:
死亡保險金有指定受益人者,不列遺產。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
符合「人壽保險金+指定受益人」,才能免稅。
其他類型理賠,如果是被保險人本人權利,就算人已過世,依然算遺產。
聽完,他整個人愣住了。本來就要繳遺產稅,現在又要增加稅金了!-
🎯 那什麼理賠會被課遺產稅?一次釐清:
🌿人身保險,關鍵在「可不可以指定受益人」。
1.不可指定受益人的保險
👉醫療險、重大疾病險、失能險、長照險:理賠直接屬於本人,人還在沒問題;人走了,未領部分變遺產。
2. 可指定受益人的保險
👉人壽險、死亡事故給付:要保人與被保險人同一人,非實質課稅,指定受益人,就不算遺產。
若想讓家人未來領保險金「最快、最安心、最少稅務爭議」,一定要:
✅先確認你的保單屬性
✅清楚寫下受益人
✅定期更新受益人名單
👀但就算看完這些條文,很多家庭還是會搞混:
「這筆理賠該算遺產嗎?需要申報嗎?」
「如果提前規劃,能不能減輕稅負?」
「保單結構怎麼設計,纔不會出錯?」
📌事實上,保單稅務是專業門檻最高的財務規劃之一。
一行受益人沒填清楚,就可能多繳幾十萬稅,或引發家人誤解。
R姐專業陪伴流程
✅逐一盤點你的保單與稅務風險
✅釐清每筆理賠的課稅規定
✅協助設定正確的受益人
✅提供完整的財產傳承建議
本文由《R姐財富方舟-廖嘉紅》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R姐財富方舟-廖嘉紅: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