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殺光體內好菌 婦人陷感染輪迴 做2事恢復健康
一名婦人反覆泌尿感染,後來透過重建腸道菌叢,身體整個好起來。(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我們生病時,常會接受抗生素治療。基因醫師張家銘提醒,抗生素能救命,也會殺光腸內好菌,療程結束後還要重建腸道菌叢,並分享有位婦人因反覆泌尿道感染,常回診使用抗生素,一再被殺光腸內好菌,後來他請婦人,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補充益生菌與做飲食調整,這一次之後,終於有了轉變,婦人抵抗力變好,復發次數大幅減少,「身體整個好了起來。」
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基因醫師張家銘」PO文指出,抗生素的確能有效清除壞菌,但它一出手,常連好菌也一併消滅,這時如果沒有接着重建腸道菌叢,腸道像一片焦土,沒有防禦力、沒有平衡,壞菌一有機會就捲土重來,感染也會跟着反覆發生。
張家銘指出,上述反覆泌尿道感染的婦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抗生素短期有效,但菌叢沒有恢復、沒有守門員,壞菌很快再侵入,形成治療—復發—再治療的惡性循環,讓婦人從基本面恢復健康的,不是更強的藥,而是讓好菌回來。
張家銘指出,一項已發表在2025年《Nature》期刊的研究,透過精密的實驗,點出了重建腸道菌叢的核心概念。它不只證明了重建的重要,更具體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飲食能幫助菌叢恢復?什麼樣的環境能讓補進去的菌活得下來?而哪些習慣,正在悄悄拖慢我們的恢復?
張家銘指出,簡單來說,重建腸道菌叢並不是吃個益生菌膠囊那麼簡單,腸道里是否有糧草讓好菌存活,纔是決定效果的關鍵,因此,吃了益生菌後,還要多吃高纖蔬菜、根莖類、豆類、全谷雜糧、未加工的堅果,才能讓好菌住下來,這是重建腸道菌叢的根本,另外也要避免吃油炸、甜食、加工食品,以免助長壞菌,感染一再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