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施壓 陸強化多邊經貿合作
中國密集展開外交與經貿協商,降低外部風險對中國外貿的不利影響。圖爲東協財長和銀行行長會議10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美聯社)
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的背景下,中國密集展開外交與經貿協商,積極推動與歐盟、東協及上合組織等多邊貿易伙伴深化合作,降低外部風險對中國外貿的不利影響。
4月8日,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與歐盟委員會貿易與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視訊會談,雙方就中歐經貿合作與美國加徵「對等關稅」等議題進行討論。王文濤指出,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是對全球經貿秩序的嚴重挑戰,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中方堅決反對。王文濤強調,在當前經貿局勢下,中歐應共同維護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謝夫喬維奇則表示,美國僅佔全球貨物貿易的13%,歐方願與中方加強對話,擴大雙向市場進入和投資。
會上雙方還承諾將立即展開電動車價格談判,以及討論中歐汽車產業合作問題。歐盟2023年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並於去年7月裁定中國電動車享有不公平補貼,對歐盟產業構成損害。比亞迪、吉利、上汽分別面臨17.4%、20%與38.1%的加徵關稅。但隨着中歐進一步磋商展開,雙方有望尋求妥協,爲中國電動車進入歐洲市場帶來轉機。
除歐盟外,中國亦積極推動與東協國家的經貿協調。4月9日,王文濤與東協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貿工部長賽夫魯舉行視訊通話,王文濤批評美國「對等關稅」行徑,損害包括中國與東協國家在內的權益。會上雙方同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加強溝通,共同因應風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作爲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於4月10日在天津舉辦「上合組織可持續發展投資促進活動」。據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凌激介紹,2024年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的貿易總額達到創紀錄的8900億美元,約佔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4.4%。截至2024年底,中國對上合組織國家的各類投資存量超過1400億美元。與會的各國政府與企業代表亦表示,希望在綠色能源、數位經濟等領域深化與中國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