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級升級 安裝垂直髮射系統

拉法葉艦。(本報資料照片)

目前拉法葉配置的海欉樹飛彈最大射程僅6公里,改裝升級後可有效提升防空能力。(本報資料照片)

在如今的全球海軍發展趨勢中,匿蹤設計與模組化武裝,早已是新型主力軍艦的重要特色。這一切可以溯源自法國拉法葉級(La Fayette-class),雖然該型軍艦已服役30多年,但是外型仍然不顯落伍。中華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爭取到該型軍艦,稱之爲康定級,如今也是海軍的主要軍艦之一。

軍艦匿蹤的設想,與飛機匿蹤化很有關係。1980年代初期,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完成世界首款匿蹤戰機F-117「夜鷹式」,在同一時間,他們也受到美國海軍的委託,進行船艦匿蹤的研究,於是他們以F-117的研發經驗,設計IX-529「海影號」,它的外型就像是泡水的F-117,艦身平滑帶棱角,有着非常小的雷達回波截面。然而這樣的船隻沒有足夠的耐波性與實用性,所以它並沒有真正服役。

海影號實驗艦給了其他造船廠不少靈感,原來傳統軍艦上的各種設備,包括欄杆、扶手、走道、救生圈、救生艇,都是引發雷達額外反射的原因,如果要降低軍艦的雷達截面,最好將雜物妥適處理,並且簡化軍艦線條。雖然做到這一切,並無法讓船艦在雷達上完全隱身,但至少可以大幅降低雷達回波,使一艘3000噸的軍艦,在雷達上與小型漁船差不多,就達到效果了。

法國DCN公司在1990年代設計FL-3000通用巡防艦(拉法葉級),就是這樣的設計,與同時期的軍艦相比,拉法葉級線條相當單純,儘可能減少垂直面與複雜外型,船桅也採用包覆式而非鐵架式,都能有效減少雷達反射量,自拉法葉級問世以來,大多數的現代軍艦大多遵循相同的匿蹤原則,在世界軍艦史上堪稱具有劃時代的地位。

然而,法國海軍自身僅下單5艘,無法平攤昂貴的研發費用,所以DCNS積極爭取海外訂單。此時臺灣就成了爭取的對象,只是法國與中華民國並無正式外交關係,無法直接官方談判,必須中間商代理進行,報價也就貴了許多,其他引發的額外案件,就更另人遺憾了。

海軍在引進康定級後,雖然它的簡潔具科幻感的外型,以及不錯的反潛能力,得到不少好評,但是它的武裝卻相當薄弱,尤其是防空系統,只有4枚海欉飛彈,與1具艦身中間的方陣快砲,引發了不少的譏笑與爭議。

其實這不算是海軍的責任,在法國海軍服役的拉法葉級,也僅安裝8枚法國海響尾蛇飛彈(Sea Crotale),其射程約15公里,雖然比康定級的4枚海欉飛彈的5公里射桯略好一點,但是也僅能自保,難擔防空大任。這是因爲當時法德合制的「紫菀」飛彈(Aster)還未完成,與之配套的垂直髮射系統也還沒確定規格。

相比之下,同樣採用FL3000艦體設計,另做發展的新加坡海軍「可畏級」,與沙烏地阿拉伯海軍的「利雅德級」,各自安排了更先進的防空雷達與射控系統,也安裝了垂直髮射系統和紫菀飛彈,防空能力就提升許多。

中華民國海軍對於康定級的升級計劃思考良久,也曾詢問過法國方面的選擇,畢竟純就技術而言,最合理的升級方案,自然是採用法國的防空作戰與武器系統。然而法國自身的5艘拉法葉級,並沒有比較革命性的升級規畫,僅就現有的武裝略作改進,沒有打算將上述提到的紫菀飛彈與射控系統安裝到拉法葉級上,這就不符合我方的升級需要。於是海軍只能自行另選升級方案,當然工程也需要法國造艦方面的指導。

首艘進行升級工程的是舷號1208的「承德號」,升級內容包括在艦體中段增設「華陽」垂直髮射器,使康定級能搭載海天劍二型飛彈;加裝英國BAE的997型3D雷達,資訊速度更快,並且能夠同時追蹤空中與海上目標,並能協助火控系統精準導引飛彈。(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