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值得愛》提防這些詐騙套路
近期收官的網劇《值得愛》講述了兩位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代大吉與周水分分合合18年的愛情故事,以錄像帶的視角帶觀衆沉浸式體驗了北漂青年的奮鬥歷程。劇中人物經歷的悲喜事件在現實中並不少見,有哪些法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呢?
劇情回顧一
和假中介籤租房合同如何撤銷?
劇中,有人冒充房屋中介,以超低價格誘惑代大吉儘快簽約租房合同並交押金,然後又找了個藉口偷偷溜走。爲了防止代大吉生疑,假中介在走之前把自己的身份證押給了她。這種情況下,簽訂的租房合同是否有效?
【法官說法】
劇中代大吉與假中介簽訂的租房合同屬於可撤銷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48條規定,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爲,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假中介通過虛構低價房源的欺詐手段,使代大吉陷入錯誤認識而簽約並支付押金,代大吉有權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合同。根據民法典第155條的規定,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爲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因此劇中的租房合同一旦被撤銷,自始無效,欺詐一方應返還財產,受害人可要求賠償損失。
那麼,劇中的假中介要不要承擔刑事責任呢?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69條,合同詐騙罪的立案追訴標準爲2萬元,代大吉在本次租房事件中損失2400元,尚未達到刑事追訴標準。綜上,租房時要警惕“超低價陷阱”,籤合同前務必覈實中介資質與房產證,切莫因心急草率付款,同時保存好合同、轉賬記錄、溝通記錄等證據,一旦出現問題,及時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劇情回顧二
氣急之下砸壞他人汽車有何後果?
劇中,代大吉被保安提醒後才驚覺自己被騙,連騙子押給她的身份證也是假的。奈何騙子跑得太快,代大吉沒追上,只能拿他的汽車撒氣,砸碎了汽車玻璃。騙子僞造身份證的行爲需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代大吉砸碎他人車玻璃的行爲會造成什麼後果?
【法官說法】
騙子僞造假身份證的行爲構成僞造身份證件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80條第3款規定,僞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代大吉砸碎他人汽車玻璃屬於故意毀壞他人財物的違法行爲。根據民法典第1184條規定,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計算。因此,代大吉需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賠償車輛維修費用。此外,刑法第275條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若汽車玻璃維修費超過當地刑事立案標準,代大吉將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因此,遇到類似情況,務必冷靜處理,砸車泄憤得不償失,私力報復可能違法。
劇情回顧三
入職工作先交置裝費合理嗎?
劇中,周水到北京後面試了一家公司當導演,公司在與周水簽完合同後又要求周水交置裝費,聲稱給他採購西裝用於出席發佈會。周水把身上所有錢都用來交了置裝費,沒想到公司收了錢就此跑路,再也聯繫不上。公司的行爲屬於什麼性質?如果遇到相同情況,應該怎樣維權?
【法官說法】
該公司虛構事實,以“採購西裝用於發佈會”爲藉口收取費用,收錢後失聯,無實際履行合同或提供崗位的意圖,對周水的財物有非法佔有目的,且高定西裝一般費用較高,該公司很可能構成詐騙罪。根據刑法第266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9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因此,面對求職時用人單位收費的情況,勞動者應當提高警惕,避免落入招聘陷阱,導致個人財產損失。
劇情回顧四
“婚託”行爲需擔法律責任嗎?
劇中,沈靜姝爲了儘快補上學費,只能四處找工作打工掙錢。在一個大姐的介紹下,沈靜姝做起了“婚託”。最終,學校接到沈靜姝在校外做“婚託”的舉報,勒令沈靜姝退學。“婚託”行爲屬於什麼性質,應當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法官說法】
“婚託”是指以虛假身份或欺騙手段參與婚姻介紹活動,騙取他人感情及財物的行爲。如果騙取他人財物金額達到刑法標準,根據刑法第266條的規定,將構成詐騙罪,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婚託”詐騙的套路較爲明顯,通常先虛構優質身份、打造完美人設,如高管、精英等,並且還會針對大齡未婚、離異、經濟條件較好者等不同羣體定製詐騙“劇本”,並通過高頻互動快速建立情感信任,再以見面消費、生病借錢、籌備婚禮等理由誘導或騙取財物,直到最後切斷聯繫消失,本質是利用情感需求實施心理操控騙取錢財。
近些年,已有多人因涉及“婚託”詐騙被判處刑罰。因此,“輕鬆來錢快”的兼職背後一定伴隨着高風險,廣大網友要警惕“高薪兼職”陷阱,切勿像劇中沈靜姝一樣輕信他人,謹記任何以輕鬆獲利爲誘餌的工作背後,都可能隱藏詐騙、洗錢等犯罪風險。
文/劉津寧趙梅潔(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