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她依舊在失業,我怎麼有點開心?

看着她依舊在失業,我怎麼有點開心?

這位大拿,我希望你能夠接住我的所有梗,唯獨要錯過我的惡意,因爲我毫無惡意,只有相互取暖、共渡難關的來意。

知道她過得不好,會莫名有些安慰,原來比我厲害的人,也會受挫到如此地步,被一份工作逼得焦慮萬分。

現在的企業也真是的,既不願意花時間培養人才,也不想多花錢僱人做事。

結果招聘了一堆摻了水分的員工,面試的時候講得特別棒,啥啥都會,結果實力差的一批,樣樣都甩鍋。

不過也算是定期來了一場,面試官與求職者雙向選擇的自嗨。

他們入職之後,首先要發一個帖子,問問大家:上班時間可以幹什麼?怎麼摸魚纔不會被發現?

然後找幾個同行的搭子,罵領導、罵同事、罵甲方,還會拍個同事的穿着發到網上,跟別人羣嘲一番。

他們得到了最好的資源,走了最大的捷徑,卻選擇了輕易踐踏。

不想着如何提升自身技能,卻對着悶聲做事的打工人,一次次伸出乞討的雙手。

這是什麼職場怪象?

沒能力跟能賺錢,竟然劃上了等於號?

就跟那娛樂圈一樣,一個個流量明星,有拍不完的戲、接不完的代言。

哪怕需要摳圖、替身、配音、半夜找人教臺詞,都會有一羣人瘋狂心疼。

他們的演技拿不出手,轉評贊卻高到飛起。

隨便一句話,都勝過很多自媒體作者千字長文的用心打磨。

爲什麼這樣的人,可以輕鬆佔領主場呢?

過往經歷符合都不重要了,最關鍵的是預期薪資是多少,誰要的低,那看起來可真是眉清目秀,達到了形象好氣質佳的標準了。

寧願給公司老員工一人配一個實習生,都不想招聘一個35+經驗豐富的。

不是說實習生能力不夠,其實他們的工作與正式員工並無太大差別。

只不過按天結算,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而已,主打一個最優性價比。

如果需要有人背鍋,開除一個實習生,就是企業開了很久的會,得到的公關措施。

那些嘴上說着不好意思佔用了公共資源,結果都是用開除實習生,試圖讓媒體閉嘴,挽回羣衆們的好感。

人家是實習生,又不是倒黴蛋,憑什麼每次都是他們來承受惡果,你們待在辦公室裡喝着咖啡。

真是越寫越生氣,蒜鳥蒜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