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何小鵬的專訪,我收穫20條認知!
來源:我是哈默
1. 關於創業
2022年,小鵬汽車陷入谷底,何小鵬給雷軍打電話請教。
雷軍說:“小鵬最大的問題是,你只想做董事長,不想做 CEO。”
於是,何小鵬重新學習做CEO:從一名輕快的造夢者,變成了沉重的實業家。
當自己和公司經歷過絕境,只有死亡纔可以讓人真正嚴肅起來。
作爲創始人,你必須要真的懂,你才能識別陷阱。供應鏈要親自管,而且要懂。不親自管跟不懂,都不行。
2. 關於董事長 vs CEO
董事長可以做好人,但 CEO 不能。2023年,何小鵬作爲 CEO,一口氣幹掉 10 個高管。
CEO就是玩命!
何小鵬一週工作6.5天,早上 10 點前到崗,晚上 10 點還在公司。
何小鵬“玩的命”,不止是自己的身體和時間,而是利潤與規模的平衡
我給自己定下要做3件事—改戰略、改規劃(產品圖譜、技術路徑)、改組織
3. 關於溝通
以前何小鵬很少主動溝通,但作爲CEO,他和 600 多名員工吃了 30 多頓飯
何小鵬總結了8個原因,告訴他們,因爲這些原因,公司會變好
這8個原因是:產品佈局、經營提升、AI能力、體系能力、全球化的變化、大衆的支持、品牌向上、勢能提升。
以後要罵人,罵兩分鐘就不用罵了,而是教對方怎麼解決問題。批評人的時候,儘量小範圍。
4. 關於製造業 vs 互聯網
作爲實幹家,何小鵬開始逐行摳成本,開始關注【人性、效率與成本】,而不僅僅是【技術、增長與融資】
如此變化的本質是時代在切換:前十年美元資本追捧的 “輕資產、高增長” 範式,在製造業的 “重資產、長週期”硬核現實中失效
絕大部分製造公司跌下去,爬起來的難度比互聯網高多了
現在我每個月都開降本會,所有環節捋清楚,不該花的錢不花,省下的錢花在該花的地方。
互聯網邏輯是用一個技術或者產品打磨一種能力,不斷融資,突然有一天到達奇點,改變世界。
但對一個量產公司來說,上限要做好,下限也要做好,成本、用戶、規模都是下限
5. 關於規劃
我期望 2025 核心就是行穩致遠,2026要規模有利潤,2027 要全球發展。
到 2027 年底,我們差不多會完成新的組織搭建—橫向、縱向、人才、流程和工具體系的全閉環完成。我希望小鵬可以走向一個真正有體系的全球化科技公司。
賣不好車,就不可能有高研發費;沒有足夠多的研發費,就做不好科技;做不好科技,長期就打不過別人。
回到原點,我需要建好商業能力(造好車、賣好車)
6. 關於競爭
智能手機大戰,一個重要賽點就是攝像頭和拍照功能,沒跟上的廠商都掉隊。
問:你認爲汽車行業下一個賽點是什麼?
何小鵬:規模地賣車
7. 關於AI
我們將 AI 汽車拆解爲3個能力:AI 能力、三電能力和汽車能力
手機廠商做的東西越來越趨同,汽車好一些,空間越大,趨同性越難。
我自己判斷,要做到技術領先,一家 AI 汽車公司一年研發費應該在 500 億。
AI 的最大價值在於改變物理世界(原子),不僅是改變數字世界(比特)。
數字世界的改變速度快,但影響淺;物理世界速度慢,但影響深。我更想通過 AI 來改變物理世界(如汽車、機器人),所以我們要做一家 AI 汽車公司。
自動駕駛解決 “小腦” 的問題(如運動、平衡、本能),而 “大腦” 的能力(更高層次的認知、推理、決策—也就是通用 AGI )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越來越強。
所以 2025 年,我要深刻地反思,AI 怎麼可以驅動我們整個體系,而不只是驅動其中一個技術。
8. 關於傾聽
“傾聽 30 分鐘”,每次跟基層的同學聊 30 分鐘,每週兩個人,做了將近 60 場。
我問他們,你覺得公司做得最不好的是什麼;你部門做得最差的是什麼;你身邊最爛的那個人是誰。
9. 關於管理
公司越大越要用橫向管理法,而不是縱向管理
橫向本質是讓業務流、人流、財務流橫跨不同的業務和部門之間,更有效率、更可控,然後統籌和平衡好整體。
我開始強力打通全公司的橫向業務流程,包括業務、人、財務的橫向,再加一個戰略的橫縱向
小公司沒有體系,也不需要體系;絕大部分製造業公司其實也沒有體系,多數是人才驅動,加上部分管理規則和簡單的流程而已。
體系保證下限,不能控制上限。規則寫得越好的公司,包袱越重,轉身越難。
10. 關於開會
如何提高開會效率?第一次數據統計時,公司一個 30 多人的部門,一星期開一次週會要花 120 分鐘,這有意義嗎?這樣的部門還挺多,我一定要把它按下去。
我寫一個 OKR,統計會議時間,統計之後,HRBP 去談,談不動的話業務主管再談,另外派人去旁聽,你們到底在幹啥
後來其實也不用旁聽,所有的會議自動有 AI 記錄,出來之後用後臺雲端去分析,你們到底在幹嘛。
11. 關於團隊
後來我經常說,有的人其實是善意地騙。
很多人離開小鵬,他們會用 100 種理由告訴我原因,但實際上理由只有一個:就是我不看好你了,我想換一個更好的公司。
12. 關於識人
看一個人有5個角度:專業、業務、管理、體系和基礎。
我認爲人才的邏輯:第一是不拘一格組合人才;第二是考慮長、中、短期的組合邏輯
13. 關於汽車企業
汽車企業兩端要強:一個是採購,一個是銷售
企業要把錢掙到,再把錢花出去
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與互聯網行業有本質區別:互聯網公司可以免費提供服務,再通過其他方式(如廣告、數據)賺錢,但汽車行業必須通過硬件和軟件的捆綁來實現盈利。
14. 關於合夥人分工
我們有3個合夥人:王鳳英管產品、銷售;Brian管錢、風險,他倆聯合負責全球化。其他我管。
15. 關於產品觀
新的產品觀:技術產品轉變爲用戶產品,再疊加客戶產品和商業產品
什麼是客戶導向?並不是簡單的技術強,而是技術帶來了好的用戶體驗,讓用戶感知到。
自動駕駛很難是一個強力的客戶產品,但內空間做得有趣、差異化,這是客戶產品。
商業產品則是價格有競爭力、企業有利潤。
現在我要讓自己更懂用戶和更懂商業。每天思考:有多少用戶會爲了這個事情願意花多少錢。
16. 關於做事
先做減法。別人可以做 3 件事,你能不能只做 1 件,但做到最好。
很多東西不是靠錢可以堆積的,是靠長期的摸索、積累和反覆
我幹飛機汽車一點不擔心競爭,做飛機很苦,不光錢,時間是個很大的制約,對手一想我要幹 7年?那不幹了。
17. 關於價值觀和願景
價值觀有2個最重要的:一是簡單,可能對我來說,另一個是志同道合、分享成功。
我們的願景:改變未來的出行。
18. 關於機會
1)我讀大學的時候覺得 TCL、創維、康佳這3家已經把創業機會都拿完了,我們這種剛讀大二的人怎麼辦?
但你要永遠相信,未來還有更大的機會,這很重要
2)我告訴自己,因爲我不聰明,所以我沒有速成之道。
19. 關於企業家
問:要影響一幫人,最簡單的辦法是【斷言、重複、傳染】,帶着大家一起往前走。
但你好像不是那種斷言-傳染型的企業家。
何小鵬:沒本事、沒實力、沒能力。
20. 關於心態
我曾給自己2句話:一是願賭服輸,第二是不服輸。
這兩個組合讓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第一,讓我有勇氣變革。
第二,即便我變革失敗了,我也要認。
【參考文獻】
《晚點對話何小鵬:爲了做一個真正的 CEO,我付出了怎樣的代價》